膝痛常見成因及處理
你有沒有試過上落樓梯時膝關節感覺無力甚至疼痛?做運動或走路時膝蓋「咯咯」作響,或感到膝關節活動不自然?以上很可能是膝蓋問題的早期先兆。造成膝關節痛的成因有很多,絕不一定是退化,事實上現時很多年輕人也被膝患困擾。以下是膝蓋痛的常見成因。
1.膝關節退化:通常50歲後關節液分泌便會減少,另一方面,膝關節經長年累月使用,軟骨也會變薄,容易「出事」。
2.膝關節附近肌肉組織發炎:周邊的肌肉對膝關節有穩定作用,如果重複不當地使用,例如過度行山或上落樓梯,有可能令肌腱受損導致發炎。
3.膝關節位置不正確:膝關節有可能因重複不當地使用或運動受傷而移位。移位後,患者可能會經常感到膝蓋活動不自然、刺痛或發出「咯咯」聲。
4.長期勞損:經常站立、行山、跳舞、跑步的人都是膝蓋痛的高危一族。
5.意外創傷:運動受傷、跌倒或拉傷都可引致膝痛。如受傷後沒有適當處理,問題或會日益嚴重和愈來愈難復元。
膝痛的第一線治療可分為藥物和非藥物性,常見的非藥物性方法有手法治療,即用一些特別的儀器及手法矯正輕度錯位的膝蓋關節。此外也可用超聲波治療,藉着高頻率的聲波所產生的震動加速血液循環,作用是改善身體發炎物質的吸收,從而達到消炎止痛的效果。超聲波治療同時可增加纖維組織的彈性及預防黏連產生。
另一種很有效的療法是衝擊波治療,衝擊波是具聚焦性且高能量的聲波,可以透過破壞患處發炎的軟組織,刺激患處血管生長,加速血液循環及喚醒細胞的自我修復功能。最後,運動治療也不可少,目的是強化膝蓋周邊肌肉,增加患處肌肉的柔軟度,減低復發風險。
作者為註冊脊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