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濕疹中醫護理
濕疹是一種常見多發的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常見於面部、肘窩、手腕、背部、臍部、膝窩、小腿、陰囊或肛周等部位。病徵包括多形性紅色皮疹、對稱分布、水泡、糜爛、流滋、結痂、劇烈痕癢(一般晚間更嚴重,可嚴重影響睡眠,甚至因痕癢抓至皮損血流)、皮膚增厚及皸裂、皮膚乾燥脫屑、色素沉着、易復發及演變為慢性、反覆發作。
根據病情,可分為急性(丘疱疹、炎症、糜爛流滋為主)、亞急性(急性濕疹演變或治療不當後形成,多見色素沉着、結痂、脫屑)及慢性濕疹(急性、亞急性濕疹久治不癒,反覆發作遷延而來,多見皮膚增厚及皸裂)。
病因多方面
青少年(10至24歲)濕疹的發病部位多見於身體兩側的內側如肘窩、膝窩等,亦可見於手背手腕等部分。香港的氣候、青少年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等,以及患者的體質特點都令患病率十分高。
中醫認為,濕疹的病因比較多方面(可分為內因及外因),而青少年患上濕疹的內因有禀賦不足(過敏性體質、遺傳因素)、飲食失調(常吃生冷、煎炸辛辣、飲食無節制或規律)、情緒易失調、休息不足等;令脾胃受損不運,濕熱內生。在外邪(風、濕、熱、毒、蟲等空氣污染、異常氣候因素、或接觸致敏物質)的侵襲下,內外兩邪相搏,浸淫肌膚發病。在治療上,中醫着重標本同治,根據患者體質以改善為本,同時使用清熱、解毒、利濕、活血、祛風止癢等中藥進行治療。
護理注意事項:
1.急性濕疹忌用熱水燙洗或用肥皂等刺激物清洗患處;可考慮使用不含香料及色素、弱酸性的產品清潔皮膚,減少對皮膚造成刺激。2.常修剪指甲,不要搔抓患處,以防挖損皮膚,出現感染。3.盡量減少化妝及避免染髮。4.宜穿較鬆身衣服,物料宜柔軟通氣、吸汗力佳;減少穿緊身衣襪,不宜穿羊毛及人造纖維物料。
飲食注意事項:
1.忌食生冷(如汽水、魚生)、煎炸、貝類海產(如青口、蠔)、辛辣香料(如胡椒、蒜)、無鱗魚(如鰻魚、牙帶魚)、蝦蟹、雞鵝、牛羊等發物。2.忌食筍、菇、豆芽等發物。3.忌食榴槤、龍眼、荔枝等較溫熱水果。4.飲食應有節制及規律,食物宜清淡而富營養;可食豬肉、鴿肉、有鱗魚、新鮮蔬菜水果。
家居注意事項:
1.常保持家中清潔,減少放置太多雜物,不要放置地氈,常清潔家居。2.多保持空氣流通,如需要使用冷氣機,要多清洗隔塵網,同時室內濕度應控制在60%以下,以減慢家中塵蟎(致敏原)的增加。
情緒注意事項:
1.避免過分緊張憂慮、從而減少情緒對脾胃功能的影響。2.多做適當適量的運動,既可令氣血流暢、鍛煉身體、改善體質,又可有效鬆弛身心,紓緩情緒,幫助減壓。3.早睡、定時及充足睡眠,令身心可得到更快的恢復,讓身體有更佳的抗禦力。
以下介紹的濕疹外用方予以參考:
外用濕疹濕敷方:適合亞急性濕疹(濕熱型)
症見:患處起紅疹痕癢,有水泡,微滲液。
功效:活血化瘀、清熱利濕、止癢。
材料:黃柏、黃芩、黃連各15g、苦參、牡丹皮、白鮮皮、地膚子各20g、薄荷10g(後下)。
製法:把所有材料放入1200ml水煎至300ml,每日一劑。待微溫後以消毒棉球洗患處,每日清洗2次,每次15分鐘。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若有關於仁濟醫院中醫服務查詢,請致電2370 2216查詢或瀏覽仁濟醫院網頁:www.yanchai.org.hk內中醫服務內容。
作者為仁濟醫院暨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及臨床教研中心(下葵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