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脊液引流手術
70歲的羅先生近大半年發覺記憶力大幅倒退,本來果斷的他腦筋變得異常遲鈍,子女也發覺他步履蹣跚並經常跌倒。細問之下原來近一個月更出現小便失禁。為他作詳細檢查,結果發現他的腦室異常脹大,再經脊椎穿刺檢查,確定腦脊液壓力屬正常範圍,診斷為「常壓性腦積水」。
於是為他進行腦脊液引流手術,方法是在腦室放進一根導管,導管的另一端則接駁一個藏於頭皮底下的活閥,活閥再接駁另一根更長的導管,再經頭、頸、胸、腹的皮下組織,把這導管植入腹腔之內,將腦脊液引流入腹腔,讓腹膜吸收。手術後他的步履不穩和失禁情況已大大改善,記憶力也慢慢有所恢復。
常壓性腦積水是一種導致長者產生認知障礙但可以逆轉的原因。雖然腦內壓力處於正常水平,但積水足以影響腦部血液的供應和腦細胞的運作。由於病發進展較緩慢,初期往往被認為是年長導致的健忘和行動不穩而被忽略,但到了後期如果腦細胞已受到嚴重破壞,即使腦積水改善後,腦部功能亦未必能夠完全恢復。
腦水引流手術的最大顧慮是細菌感染,所以必須在絕對無菌的環境之下進行;其次是引流導管的阻塞:一些曾接受腹腔手術的病人,腹腔內組織有機會出現黏連,這時醫生可選擇將導管植到右心室,直接將腦水引回血液循環系統內。有小部分病人有機會因引流過快而在術後出現頭暈頭痛,幸好現時已有可調校壓力的活閥,讓醫生在手術後因應病人的反應將引流活閥的壓力調校來調節引流速度。
除了植入導管引流之外,第三腦室造口術也是有效處理腦積水的方法:經內窺鏡手術刺穿第三腦室的底部,造成一個新的人工循環通道,讓腦脊液流通,促進吸收,好處是不需植入任何外物,減少感染的風險,但一般只適用於阻塞性的腦積水。
作者為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