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患者告別心血管病

林威智醫生 | 2018-10-04

在香港,大約有8%至9%人口是糖尿病患者,惟當中可能有近一半屬於未被診斷出糖尿病的隱藏病人。部分會於身體檢查時發現血糖指數超標,亦有部分要待併發症出現後才確診。

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一般以糖化血紅素(HbA1c)少於7%為標準指標。事實上,現時醫學界發現血糖控制得愈理想,日後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愈低,但過分低也不適宜,恐防有低血糖之虞。

要明白箇中道理,我們不妨將身體看成一座大樓,血管則好比縱橫交錯的水管。水管會隨着老化失去彈性,血管同樣會因歲月漸漸硬化,無法逆轉。假如患有高血糖,便有如把鏹水灌入老化的水管般進行侵蝕,導致血管加速被毁,一旦出現水管爆裂的情況,一切已經太遲。

有見及此,醫學界不時強調預防心血管的重要性,及早控制風險因素,希望延長患者血管的使用期限,長遠可望控制各種嚴重併發症出現,如心臟病和中風。

要控制好血糖,避免誘發心血管疾病,首要從生活着手,平日應維持健康飲食習慣,減少喝咖啡及奶茶,避免抽煙,也要恒常運動。如有嚴重的家族病史,或曾患心臟病、肺病等高危因素人士,更應提高警覺,及早進行身體檢查。

若已確診患上糖尿,即要嚴加控制病況。筆者認為,只要血糖指數偏高,就應採用藥物治療。很多患者不願意服藥,嘗試以節食及運動控制血糖。惟此舉的成功率甚低,因大部分患者已屆中年或以上,不易增加運動量,且日常生活難免需要應酬、享受美食,故有時用藥亦屬必要手段。除降血糖藥物外,醫生有時也會按病人意願及情況,處方不同強度的他汀類藥物,減低病人心血管風險。

預防總是勝於治療。若有熟知患者以至家人病史的家庭醫生幫助監察糖尿病情進展,對預防心血管風險的效果將更理想。有需要時可為患者家人進行QRISK3 10年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評估,及早作出對策減低有關風險。

作者為家庭醫生

熱門話題

健康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