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咳不癒或肺纖維化

陳嘉榮醫生 | 2018-10-15

無端長期咳嗽,有人以為是亞健康問題,一陣子後便會自癒,卻沒想過可能由肺纖維化而起。此病不僅令人咳嗽及氣喘,可長遠影響肺功能,而且無法根治,嚴重者更可以致命,不得不防。因此,如果久咳不癒,別以為只是一時體弱而掉以輕心,應盡快求醫斷症,及早治療。

肺纖維化在香港的個案甚少,根據國際患病率資料,每10萬人當中,大概有13至20個患者,當中以男性居多,好發於55歲以上的中年群組。不過任何年齡人士均有機會患上此病,筆者便曾見過30歲的年輕患者。病人通常因為咳嗽情況嚴重而向專科求醫,或在例行身體檢查時發現肺部有陰影才得以確診。肺纖維化的個案大部分都成因不明,病人未必是吸煙人士;小部分已知的原因通常與免疫疾病相關,如紅斑狼瘡症或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較易出現肺纖維化。接受過藥物治療如化療,或曾吸入有毒氣體者亦有機會患病。

X光檢查有助斷症

雖然此病必然對肺部帶來傷害,但不同患者亦有程度之分。約三分一患者屬病情輕微,狀態比較穩定,少有惡化情況,只是較易出現咳嗽。不過,部分患者的肺功能會轉弱,尤其患病2至3年的病人,肺功能會顯著下降,有機會出現呼吸衰竭;另有更嚴重的患者,在確診2至3年內有死亡之虞。醫生會幫患者做肺功能吹氣測試,病情如屬初期,肺功能仍可保持約七至八成;如果檢查時肺功能只有約五成,已屬中度病情;若肺功能只剩下兩至三成則屬嚴重。除了咳嗽,患者亦會氣喘;如果出現疲倦、失去食慾等症狀,證明已進入較惡化的階段。

由於市民一般對此病認識不深,很易將之當成久咳、氣管炎甚至心臟病,可能待咳上幾個月後始求醫,往往由發病至確診已浪費了一年半載,錯過早期治療機會。有患者雖然病情相對輕微,但始終肺功能有所下降,若不治療,有出現呼吸衰竭甚至缺氧風險,或因肺功能變差而出現類似氣管炎的症狀,或是患上入侵性肺炎,情況可大可小。

若久咳未癒而以前不曾患過肺部疾病,尤其步行時容易氣喘,宜及早求醫。

如遇懷疑個案,醫生會先做X光檢查;如屬肺纖維化,在X光片可看到肺部呈蜂巢狀,由底向上蔓延。若是肺癆或老化,則只會出現局部纖維化。有個案是單憑X光無法確認病況,須再做電腦掃描或是抽組織檢查,例如利用胸腔鏡或內窺鏡化驗才得以確診。

此症以藥物為主要治療,目的是阻止病情惡化。以前醫學界多用類固醇作消炎之用,不過幫助不大,反而副作用多多。現在有新藥可抗肺纖維化,雖然已纖維化的部分無法逆轉,但新藥可減慢肺功能衰退,有助減低突然氣喘的問題,死亡率亦因而下降,而且副作用多數輕微,常見是皮膚出疹或腸胃問題如作悶等。藥物治療效果不俗,可是若然患者出現藥物無效及不可忍受的副作用,或患者年紀較輕,醫生希望延長他們的肺功能壽命,就要依靠肺部移植,但香港的器官捐贈較少,輪候時間較長。

久咳氣喘盡早求診

曾有一位65歲男性患者,他已戒煙多年,一年前發現肺功能只剩六成,亦有氣喘和久咳症狀。電腦掃描發現他的肺部出現纖維化,經氣管鏡檢查後確診,於是展開藥物治療。剛開始時,患者亦有少許皮膚痕癢問題,但屬可接受程度;一年後他的肺功能已告穩定,咳嗽亦見減少,精神較佳,整體生活質素進步。筆者叮囑他要繼續戒煙,另外傷風感冒時要特別注意,應接種預防肺炎及流感疫苗,以防入侵性肺炎感染。

除了藥物治療,病人的心理狀況亦很重要。須知道肺纖維化可長遠影響肺功能,所以患者應面對現實,積極治療。肺功能穩定者可每半年檢查一次;本身有免疫系統疾病,在服用相關藥物時亦對肺纖維化有幫助。由於治療肺纖維化的藥物價錢較貴,政府亦未有資助,因此醫生多會先觀察病人半年至一年,至肺功能惡化才開始用藥。現有醫學研究測試在病情初期立即用藥會否有助預防,但仍屬試驗階段。

肺纖維化最棘手的問題在於難以預防,因此市民應要多認識此病,趁病情輕微時及早治療,方為上策。如果自己或身邊親友久咳未癒,以前不曾患過肺部疾病,尤其步行時「條氣好唔順」、容易氣喘,又或本身患有免疫系統疾病的話就應盡快求醫。

撰文:陳嘉榮醫生_呼吸系統科

 

嚴重的肺纖維化可令整個肺部呈蜂巢狀。

中等程度的肺纖維化,肺底層開始纖維化。

健康肺部的X光影像。

陳嘉榮醫生

熱門話題

健康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