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疫苗挑戰(三)

唐嘉其 | 2018-10-26

登革熱疫苗的研究始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由於這病的致病機制非常複雜,令傳統的把病毒減毒滅活等疫苗開發方法成效不彰,故研發進度一度相當緩慢。直到近年生物科技突飛猛進,基因工程技術日趨成熟,情況才出現轉機。

2016年,世界衞生組織認可全球首種登革熱疫苗。這種疫苗的成分叫做CYD-TDV。名稱的前半段,說明了它其實是來源自黃熱病毒和登革熱病毒的基因重組(Chimeric Yellow Fever Virus– Dengue Virus);而名字後半段則告訴我們,它是一種針對登革熱的四價疫苗(Tetravalent Dengue Vaccine)。

CYD-TDV的出現絕對是一大突破。可惜它仍然有些不足的地方。簡單來說,新疫苗對曾經感染登革熱病毒的人較有效,成效可高達近八成;但對從未感染的人則不足四成。另外,從未感染的人在接受疫苗一段時間後,一旦被感染,出現嚴重登革熱的風險也會較沒打針的人高。基於這些新發現,世衞建議注射疫苗前應先替接種者做血液檢測,確認是否曾經被感染,再決定是否注射。

由於CYD-TDV仍有很大改善空間,所以醫藥界仍在努力研發新選項。在生物科技的幫助下,亦多了許多新方法開發新藥。例如美國國家衞生研究院便透過基因工程,製成名為TV001至TV005的5種疫苗研究,除了一、三和四血清型,經基因改造的減毒病毒外,還有以四型為骨幹,但加入了二型的基因的二/四混合型減毒病毒。經初步測試,TV003和TV005的結果令人非常鼓舞。

另一種新疫苗是以血清二型的病毒為基礎,再把血清一、三和四型的基因加進去,令免疫系統同時受4種病毒刺激。結果顯示,無論接種者曾否受感染,均會產生對所有4種血清型的免疫反應。

現在大概有5種新疫苗正進行臨床研究,而上述兩種減毒類的更是到了第三期階段。相信很快會有更多新武器對付登革熱。

作者為資深科研製藥人員

 

熱門話題

健康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