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視惡性淋巴瘤

蘇炳輝醫生 | 2018-11-07

科技巨頭、微軟創辦人之一保羅艾倫,上月中因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引發併發症逝世,終年65歲。除了創造出改變世界的科技產品,艾倫的一生之中更加多次與癌症搏鬥,先於1983年確診患上霍奇金氏淋巴癌,及至2009年罹患非霍奇金氏淋巴癌,經治療後康復,惟今年再度復發,終不敵癌魔。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非霍奇金氏淋巴癌在香港十大常見癌症中排名第九,每年新症數目接近1000宗。事實上,淋巴腫瘤種類繁多,主要分為「非何傑金氏淋巴癌」和「何傑金氏淋巴癌」,前者佔香港約九成淋巴癌個案,當中可再分慢性、惡性和高度惡性三大類。

淋巴系統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組織組成,遍布全身,所以若不幸患上淋巴癌,腫瘤不一定局限於頸部,身體任何器官亦有機會出現。淋巴系統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其中一項主要功能是運送和過濾身體的廢棄物,倘若淋巴液流動受阻,便會削弱身體免疫能力,影響排毒功能,有可能引發炎症或其他疾病。至於坊間有不少療程宣稱藉推淋巴排毒和減肥,其實並無醫學根據。某部分淋巴癌患者在進行手術或接受放療後確實會因為淋巴管阻塞,出現手腳水腫的情況,但一般人則甚少無緣無故出現淋巴水腫,而水腫問題亦不能單靠推淋巴解決。

淋巴核遇到病毒或細菌時會啟動防禦功能,淋巴核會脹大。假若淋巴核腫脹超過兩星期仍未消退,患者便應盡快求醫作適當檢查。懷疑淋巴癌個案一般需要進行骨髓活檢作病理分析,並進行血液檢驗或影像掃描作進一步檢查。若然不幸確診,患者亦毋須過分擔心,畢竟淋巴癌治癒率相對高。如屬早期及低惡性個案,可利用放射治療消滅腫瘤細胞;倘若是早期高惡性淋巴癌,可透過化療、標靶治療或加上放射治療,提升療效;若是較後期高惡性淋巴癌,則可混合化療與標靶治療,增加治癒機會。

作者為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熱門話題

健康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