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奶嘴養出難教小孩

易秉賢醫生 | 2018-11-16

很多家長把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用作「電子奶嘴」,應付小朋友在公眾場所吵鬧和扭計。除了貪方便和怕孩子哭鬧影響別人而引起尷尬,有些家長也認為某些軟件有助兒童發展。但無論是基於什麼原因,2歲以下的孩子都不應長期接觸電子產品。

0至2歲是嬰幼兒發展的黃金期,這時期的孩子需要觀察世界、接觸他人,從而發展語言、學習及社交能力。長期與電子產品為伴,只需要安坐接收訊息,完全剝削他們和其他人互動溝通的機會。

長遠來說,長期使用電子奶嘴的孩子會較不合群、也較難專注學習。因為幼年時缺乏社交及語言機會,問題於進入幼稚園就會變得明顯。電子產品為吸引孩子,顏色、圖像和音效多數較誇張,長期使用後,文字化的課堂資料會變得相對單調,他們不會感興趣。

除了影響智能發展外,過早接觸電子產品,可能減少戶外活動、少看遠物和增加近視機會,而運動量不足也會影響大小肌肉發展和增加肥胖機會。此外,進食時看電子產品也妨礙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所以進餐時最好關掉電視。

發洩是嬰幼兒學習表達情緒的方法,家長應先了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再作處理。使用這類產品去安撫孩子,只會令「安撫」變成「獎勵」哭鬧或不吃飯的行為,令不理想的行為持續。2歲以下的孩子,家長可以用親子遊戲取代電子奶嘴;當哭叫不講理時,可讓孩子冷靜一下,不要屈服於扭計之下。

2至6歲的孩子每日用電話不應多於一小時。家長可與小朋友訂立規則,如做好功課、幫忙做家務、吃飯後可玩一小時手機。吃飯時、入睡前是嚴禁手機的時間。同時也可制訂家中的「無手機區」,如書桌、飯桌、睡房等。可以的話,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家長應在旁陪伴及指導。最重要的是家長應以身作則,減少屏幕時間,孩子才會乖乖效法。

作者為兒科專科醫生

 

熱門話題

健康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