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腎之後要愛惜 妥善用藥抗排斥
現時香港有約6000人因為末期腎衰竭,正接受長期的透析(洗腎)治療。香港的器官捐贈率長期持續偏低,每100萬人中僅有5.5人捐出器官,每年只有大約60至80個病人能成功進行移植。腎衰竭患者平均輪候時間為51個月,最長輪候時間超過29年。既然機會如此珍貴難得,受贈者就更應好好珍惜得來不易的健康,愛惜這份再生的餽贈。
須服抗排斥藥
移植不是治療的終結,換腎後需要長期服食抗排斥藥,以減低移植腎排斥的風險。不按照指示服藥可能會引致移植器官排斥和衰竭。最常用的排斥藥分三大類:
1.類固醇
很多病人對長期服用類固醇表現避忌,其實穩定後只需要每天維持服用低劑量。外國的研究顯示,停服類固醇會增加約一成的急性排斥風險。平衡風險及利益後,筆者主張還是保留較好。
2.鈣調磷酸酶抑制劑(CNI)
最常用的為他克莫司及環孢素,是抗排斥藥組合裏的主力。CNI的面世大大降低了排斥的風險,但服用時要特別留意以下幾點:
鈣調磷酸酶抑制劑是一種治療指數狹窄的藥物,必須空腹服食(餐前一小時/餐後2小時),以免食物影響藥物吸收;一日2次,每隔12小時服藥,讓身體吸收穩定的藥物份量。如長者、健忘或工作用膳時間不穩定的病人,可考慮轉用新一代一日一次的處方,較簡單方便,減低忘記服藥的危險。
定時覆診驗血
另外,定時覆診驗血檢查體內的藥物濃度以作調整。避免服用中西成藥,因為很多常用的藥物都會影響CNI的吸收,建議服藥前應徵詢腎科醫生的意見。
3.Mycophenolate
較上一代的硫唑嘌呤有效,但服用此藥時千萬不可懷孕。
妥善使用抗排斥藥,保護好移植腎的健康,就等於對捐贈者最大的感恩。
作者為腎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