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減少但仍須提防
上篇文章(見11月21日)為響應慈善活動Movember(十一鬍子月),特意以前列腺癌為題,呼籲社會各界關注男士健康。事實上,有部分癌症,男性的發病風險仍然遠高於女性,例如鼻咽癌的男女患病比例大約為3比1,即每100名患者中便有接近75名為男性。
根據數據顯示,香港癌症新症數目每年遞增,單單於2016年便錄得31468宗,創出歷年新高。相反,鼻咽癌的新症數目卻呈下降趨勢,由2007年的925宗下降至2016年的805宗,過往長踞常見癌症的第10位亦被甲狀腺癌取替。
鼻咽癌新症數目下降與港人改變飲食習慣不無關係。截至目前,醫學界普遍認為鼻咽癌有三大風險因素,飲食習慣是當中唯一可控制的因素。鼻咽癌常被稱作「廣東癌」,皆因廣東一帶病發率高,專家推論,這與區內居民常吃鹹魚的習慣息息相關。長期進食含致癌物質亞硝胺的醃製食物會增加患上鼻咽癌的風險,倘小孩長期進食,風險比成年人高。可幸是,隨着健康教育日漸普及,市民開始着重飲食健康,鼻咽癌數目亦隨之減少。
至於鼻咽癌的其餘兩個風險因素分別是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和家族遺傳。EB病毒是一種經上呼吸道感染及唾液傳染的過濾性病毒,全球幾乎每10個人便有9個曾經感染這種病毒,因此,即使感染EBV病毒,亦不代表增加患上鼻咽癌的風險。然而,若患者既感染EB病毒又有家族病史,便應提高警覺,若發現任何懷疑症狀,便應及早諮詢醫生意見,亦可以定期進行EB病毒血清測試、鼻咽內窺鏡檢查等鼻咽癌檢測,及早發現把握治療黃金期。
與其他常見癌症相比,早期鼻咽癌的治癒率較高,5年存活率高達九成。今年9月傳出患上鼻咽癌的馬來西亞羽球球王李宗偉,兩個月後完成治療便已經宣布將會重返球壇,更揚言再戰奧運,故患者即使確診,亦毋須過分擔心,樂觀面對方能戰勝癌魔。
作者為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