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與心血管疾病關係

什麼是尿酸?它是細胞嘌呤類核酸的代謝物,血液尿酸水平過高會引致急性關節發炎,亦即痛風症,痛風的劇痛可迫使平日絕少看醫生的壯年男士到急症室打消炎止痛針;血液尿酸水平過高亦可能引致腎結石,結石經過輸尿管引致阻塞時,病人往往極痛苦地在床上掙扎,要馬上注射止痛藥。
避免高嘌呤食物
日常生活上,因尿酸水平過高引致痛風或腎結石的人,在飲食方面要避免高嘌呤的食物,例如內臟、海鮮及肉類等。平時除了多喝水增加尿酸的排泄,亦要少喝酒,因為酒精會導致乳酸血症,會減少尿酸鹽的排泄。
此外,長期攝取酒精會增加嘌呤的產生,從而誘發痛風或尿酸結石。除了平日飲食外,亦有部分藥物會阻礙尿酸排泄,間接誘發痛風發作。如病人患有高血壓,醫生會按病人情況謹慎選擇治療高血壓的藥物,盡量避免使用利尿劑或β阻斷劑,以免增加痛風發作風險。
可惜的是,不像低膽固醇的食療,只吃植物便可控制膽固醇吸收;因為沒有一種食物完全不含嘌呤類核酸,只有高、中、低嘌呤水平之分,所以如果尿酸水平很高,食療的效用便不足夠。傳統上,別嘌醇(Allopurinol)是降尿酸的唯一選擇,腎功能不足的病人更要留意劑量,因為它可引致罕見但嚴重的皮膚過敏反應──史蒂芬強生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比較新的選擇是非布司他(Febuxostat),它比別嘌醇有效,過敏反應機會亦較低,但價格較高。
腎衰竭風險較高
有外國研究顯示,超過一半的痛風病人患有代謝綜合症。高尿酸血症和痛風病人,腎衰竭的風險都較高。
另外,約兩成的痛風患者同時患有冠心病,原因可能是高尿酸血症會破壞血管內皮細胞,使血管粥樣硬化、發炎及產生硬塊,導致心血管阻塞,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是,醫學界暫時並未能證實使用藥物降低尿酸能有效減低冠心病的風險。
醫學界一直密切關注高尿酸的科研結果,期待未來有更多關於降低尿酸能有效減少心臟病的研究結果,從而令更多病人受惠。
作者為心臟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