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挑戰

區聞海 | 2018-12-15
賀建奎在深圳的人類基因編輯實驗備受爭議。(新華社圖片)

醫學專科學院25周年有豐富的醫學研討節目,其中一節探討未來醫學領袖的挑戰。我作了一個簡短的演講,回顧從二次大戰後生物倫理學因何興起,與現代醫學倫理有什麼關連。視角是追溯式,但在演講結束前也觀察了未來的倫理焦點,有哪些會給醫學專業帶來挑戰。

我選擇了5個焦點。這些不是都屬於未來的挑戰,說遠不遠,有些已迫在眉睫,只是日常我們不注意和無暇深究。

5個焦點

議題不是原創的。這是基於閱讀別人的討論,當然也包含我在香港這個位置上的思考。它們既是普遍性的,世界各地都在面對,它們同時也是十分本地的。5個焦點是︰

1.醫生與患者相處的時間壓縮減少,令醫療水平下降;

2.醫療科技愈來愈精細,干預過度卻造成糟糕的病人體驗;

3.新的醫藥證明有效但價格高昂,無法公平分配;

4.公眾對醫學專業的透明度期望日增,公眾要求參與監督;

5.基因組醫學的倫理問題複雜棘手。

5個焦點之中有3個(第2、3和5)是因生物醫學科技的高速發展和突破而來。發展飛快,五光十色,時常令人驚嘆,但是把日趨精細繁複的醫療技術施於病人身上,與人性化的醫護照顧有很多時是牴觸的,兩者之間存在深層次的緊張。就這方面,我有時覺得護士比醫生更有體會。

第1個焦點看起來只是一個簡單的醫療人手問題,但實際上是一個資源配置的挑戰。醫生的時間總是非常有限──儘管工作時間已經很長。在病床邊和門診與病人接觸的時間壓縮到某個程度,難免損及基本的質素。

成為震央

第3個焦點關乎新的醫療科技,同時也是關於資源如何分配。第4個焦點──公眾參與和監督──很難歸類,這既倫理上的也是政治性質的挑戰。醫學專業能否對公眾有足夠的問責?多大的透明度才足夠?問責過甚會適得其反嗎?何謂過甚?

這次演講用的PowerPoint內容在11月初就做好了。兩周後,傳出賀建奎在深圳的人類基因編輯實驗,宣稱誕生一對女嬰,震撼全球,香港舉行的峰會盛事竟成為震央。看來,演講的第5個焦點是預測對了。

 

熱門話題

健康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