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韌帶受傷的處理

十字韌帶是兩束連接膝蓋股骨和脛骨的韌帶,一前一後呈交叉狀而得名。前十字韌帶負責維持膝蓋向前和旋轉的穩定性,出現撕裂是十分常見的運動創傷,高危一族包括足球、籃球、手球、羽毛球、美式足球運動員。香港人在外地滑雪受傷也常有出現。
受傷時,患者會覺得膝頭腫痛,可能會聽到「啪」一聲,甚至覺得膝蓋好像脫位了,不能夠繼續運動,難以行走。受傷後患者應立即停止運動,在安全的環境下急救處理,抬高患肢和敷冰,並盡快尋求醫生評估及治療。如諱疾忌醫,慢性患者常會有膝頭不穩定症狀,長期的不穩定會增加半月板或軟骨受傷的風險。
非手術治療適用於運動要求較低的患者。醫生會處方消炎止痛藥,物理治療師會安排消腫止痛療程。當活動幅度漸漸回復,治療師會慢慢加強肌肉力量和協調訓練。一般來說,平路走動未必有大問題,但可能有不穩定症狀,上落樓梯、急步行走時須格外小心。筆者建議病人盡量避免劇烈運動。
如病人想再參與劇烈運動,或平常也會出現不穩定的症狀,可考慮十字韌帶重建手術。此為微創手術,從大腿取出膕繩肌筋腱或部分髕骨韌帶編織成新韌帶,在內窺鏡輔助下,把新韌帶固定在股骨和脛骨,取代受傷的十字韌帶。手術時間約一至兩小時,住院時間約一至兩天。術後病人須遵從醫生和物理治療師的建議,進行6至12個月的物理治療和復康療程。若操之過急,韌帶有機會再次撕裂。
另有怕痛的病人,術後不願活動腳部或做物理治療,關節會變得繃緊、疼痛。所以醫生一定要確保病人了解整個療程才做手術。在病人、物理治療師和醫生的努力下,關節活動幅度、肌肉力量和協調性可在術後9至12個月慢慢回復。
作者為骨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