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症候群

佘達明醫生 | 2019-01-18

日落症候群是認知障礙症的其中一種症狀候群。患者會於傍晚時出現混亂的情況,他們可能有幻覺、情緒起伏、煩躁不安的情況,要嚷着離家,甚至會開門離家。亦可能有暴力傾向,指罵和攻擊勸阻他的人。家人一般會非常憂慮,不懂如何處理及安撫患者。這個情況在認知障礙症患者是常見的症狀。

有部分患者更會日夜顛倒,在夜間有行為問題及情緒問題,對照顧者構成很大的身體及精神上的壓力。不當的服用安眠藥不但不會改善病情,更可能使到患者情況更混亂、身體更虛弱,容易跌倒受傷。

家人理解包容

當懷疑患者有日落症候群或認知障礙症,應該馬上帶患者去相關的醫生做評估、診斷及治療。如果治療得宜,不單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還會減輕家屬和照顧者的壓力,令家庭更和諧和穩定。

家屬的包容、愛護及關懷,可以減輕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焦慮及情緒起伏。

認知障礙症,以往稱為老人癡呆症或失智症。其實泛指患者的思考能力、記憶力、判斷力、執行能力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認知障礙症其實是幾種腦部疾病的統稱。當中包括阿茲海默症(俗稱腦退化)、血管性認知障礙症(腦細血管阻塞)、路易體癡呆症、額顳葉癡呆症、腦積水、腦腫瘤、維生素B12缺乏症等等。

不同的病症都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及不同的康復程度,所以醫生會詳細為患者作出評估及檢查,並安排腦部掃描及生化檢測,以正確診斷認知障礙症的真實病因。

要治療認知障礙症,家人的理解及協助是非常重要的,家屬的包容、愛護及關懷,可以減輕患者的焦慮及情緒起伏。和藹的笑容、關懷的說話、輕輕的擁抱,都可能減輕日落症候群。適當的活動,例如簡單的手腳運動、球類運動、輕鬆的棋類及牌類遊戲,都有可能改善情緒及記憶力。

通宵街上遊蕩

適當的抗抑鬱藥物,可以改善患者的焦慮及情緒問題,幫助睡眠,減輕日落症候群及夜間的混亂。

嚴重的患者可能要加上抗精神病藥,藥物的副作用視乎藥物的多寡,而藥量則根據患者的反應及病情而決定,因人而異。補腦藥可以改善精神狀況,略為增強記憶力。

一般在臨床上,也可簡單辨認幾種不同的認知障礙症。血管性認知障礙症、柏金遜癡呆症及腦積水都會引致碎步,走路緩慢,容易跌倒。而阿茲海默症及額顳葉癡呆症患者一般走路都相當靈敏。若稍一鬆懈,患者可能會走失,通宵達旦在街上遊蕩,容易產生危險。

症狀變化急劇

在香港,最常見的認知障礙症主要為阿茲海默症及血管性認知障礙症,或兩者的混合。阿茲海默症主要是大腦慢慢退化,可能與基因有關,初期沒有明顯症狀,致病晚期症狀才逐一出現,通常由病發初期經過10年,患者的機能完全衰退。

至於血管認知障礙症,主因是腦小血管阻塞,引致腦細胞減少。由於血管阻塞是突然發生的,故此症狀會急劇變化,通常快至一二天,慢則三四個月,整個人判若兩人,記憶力、工作能力及自我照顧快速衰退。而且一般有明顯的情緒低落,疑神疑鬼,失去食慾、體重下降及嚴重失眠。

腦血管阻塞主要因為「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控制不好而引發的,故此,治療血管性認知障礙症需要的藥物相當多及複雜。除了增加記憶和改善情緒的藥物外,還要加強三高的治療,及加上抗血小板凝血藥。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如果治療得宜,患者的情況非常穩定,10年後的行為思考仍能保持,復元效果相當好。

當發現家人有日落症候群或認知障礙症,應該盡快帶患者去相關醫生做檢測,及早醫治,早期治療的效果比晚期才治療更好。

撰文:佘達明醫生_老人科

 

適當的活動,如簡單的手腳運動、球類運動、輕鬆的棋類及牌類遊戲,都有可能改善情緒及記憶力。

部分患者更會日夜顛倒,在夜間有行為問題及情緒問題。

熱門話題

健康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