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房顫長者防中風
香港65歲或以上人口之中,約有7%患有心房顫動(以下簡稱房顫),他們中風的風險比正常人高達5倍。若天氣寒冷,房顫患者需要多留意誘發中風的風險,因為天氣寒冷時會令心血管肌肉收縮,增加血流量,導致腎上腺素上升,加大了心臟負荷,心血管病患者誘發房顫而中風的風險更因而上升。
心房顫動大致可分為瓣膜性(因風濕性心臟病影響心瓣)和非瓣膜性。傳統抗凝血藥華法林能有效預防瓣膜性房顫誘發的中風和動脈栓塞。華法林和新一代口服抗凝血藥皆可預防非瓣膜性房顫誘發的中風,但在預防中風的同時,也要考慮服用抗凝血藥的出血風險。由於華法林與很多食物和藥物存在相互(相沖)作用,患者需要戒口,及定時抽血檢驗凝血指數,以調校藥物劑量來確保藥效,因此他們在冬天吃火鍋時,就不能添加藥材和食用太多含有大量維他命K的蔬菜,以免影響華法林的藥效。
至於新一代口服抗凝血藥則較少與食物及藥物互相影響,一般腎功能正常的患者毋須定時抽血檢驗和調校藥物劑量。國際大型研究顯示新一代口服抗凝血藥的出血風險如顱內、胃腸道及皮下出血等均比華法林低,安全性大幅提升。
很多長者誤以為阿士匹靈能預防房顫引發的中風,其實此藥雖能防止血小板凝聚,稀釋血液,但預防房顫引發中風的效果卻不理想,且更會增加胃腸道或其他器官的出血風險。無論是服食阿士匹靈或抗凝血藥的年長患者,如兼有認知障礙、長期病患、行動不便或本身獨居的,當不小心在家中摔跌時,便會更加危險。
房顫患者在冬天必須做足保暖措施,也要避免喝酒和進食大量高脂食物。由於心血管病患者較易在無法預料的情況下發生房顫,所以不應未經醫生建議擅自停服抗凝血藥,特別是間歇性房顫患者,即使回復正常心律亦不可隨意停藥。
作者為老人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