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甩」唔到牌

中國農曆新年,是一家人一起相聚的好時間。除了各式各樣的賀年食品外,相信不少讀者也會跟家人攻打四方城,盡情娛樂一番。
一般「雀」齡較長的朋友,只要一「甩」麻將,便知是什麼牌。這當中除了需要對麻將上的構圖有深入認識外,大拇指及食指頭的敏銳觸感也不可或缺。曾經有些資深「雀」友向我求診,說手指頭十分麻痹,連麻將也「甩」不到。再三追問下,他們睡覺時麻痹更嚴重,並主要影響拇指、食指及中指的感覺。以上陳述與腕管綜合症(Carpal Tunnel Syndrome)的症狀非常吻合。
我們的手腕共有8小塊腕骨,為使腕骨受力更理想,結構上有一環腕韌帶連繫各腕骨,而在腕骨及環腕韌帶中間就形成了一條管道,我們便稱之為腕管。腕管內有多條手腕和手指的屈動筋腱,以及一條神經線,稱為正中神經(Median Nerve)。正中神經主要掌管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外側的感覺,及手掌一些小肌肉的活動。
在美國,大約5%成年人患上腕管綜合症,而中年女士,尤其是服用避孕藥及停經前後的女士最容易患上此症。此外,肥胖人士、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糖尿病患者亦較容易患上此症。
大部分患者可藉臨床檢查診斷此症,另外也可藉神經線傳導檢查診斷此症。治療也分為非手術及手術治療,前者主要是佩戴手托,以物理治療及輔以維生素B改善麻痹。
近年也興起超音波導引的神經解套鬆動術(Hydrodissection)及注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但其長遠成效還未有大型研究數據支持。手術也分為傳統開放式鬆解及微創內窺鏡鬆解。兩種手術也可令80%至90%的患者病情得到改善,但微創方法的傷口較小,術口的痛楚也較小。如果你也有上述「雀友」的煩惱,請向你的骨科醫生查詢。
作者為骨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