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落差是有的

黃偉基醫生 | 2019-02-20

我今天討論的不是醫療事故中的新名詞,而是脊髓病變其中的一個現象,英文叫dissociated sensory loss。

我們的大腦主要分左右兩邊,分別感覺對面的肢體。即左腦負責右邊身體的感覺和活動,右腦負責左邊的感覺和活動。

控制肢體的活動神經,從大腦出發,經過腦幹時會走向對面,再沿着脊髓控制對面的肢體。脊髓的結構主要也分左右兩半。

肢體感覺主要分兩大類。第一類:痛、溫度及粗疏觸覺。這些感覺神經線從肢體進入脊髓後,會馬上或稍微走高一些便走過對面脊髓的斜前端。第二類:震動、本體感覺(對肢體位置的感覺)、細緻的觸覺。這些感覺神經從肢體進入脊髓後,會在同邊脊髓的後邊一路向上直至腦幹,才越過對面。

第一類的感覺會即時越過對面線;第二類的感覺和活動神經則要到達腦幹後才越過對面。這形成一個有趣現象,如右半邊脊髓出現問題,病人會失去右半邊脊髓以下,右半身的第二類感覺和活動能力,同時損失左邊第一類感覺。即右半身失去動力、震動和本體感覺,但左半身失去痛楚及溫度的感覺。這就是感知落差!

腫瘤、血管閉塞或創傷等會導致局部、半邊甚至乎全層脊髓的功能缺失。有一種特別的脊髓病叫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由於脊髓中央部分積水,它首先會影響比較接近脊髓空洞部分的神經線,即第一類感覺神經,病人首先會失去痛楚和溫度的感覺。空洞的部分轉趨嚴重後,會影響前端的活動神經,病人便開始有肢體無力的現象。相反,第二類感覺神經由於在脊髓後端橫過,遠離中央空洞,不受影響。

曾有吸煙的病人,發覺自己的手燙傷了也沒有痛楚感覺。經磁力共振檢查,發覺患了先天性奇阿里畸形導致脊髓空洞症,令他失去痛及溫度的感覺。他要做後腦的擴充手術,減輕後腦的擠迫壓力,空洞症慢慢痊癒,他的感覺也有些進步。

思想上的感知落差可以是藉口,但身體上的感知落差不可以不處理!

作者為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

 

熱門話題

健康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