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長者尿急尿頻問題

張皓琬醫生 | 2019-02-27

尿急尿頻是長者常見的問題,對患者的身心發展造成影響。輕微尿急尿頻症狀可能代表已患上膀胱過動症,但也不排除是由膀胱腫瘤或結石引起; 嚴重情況有機會患上癌症的風險,如發現尿急尿頻情況,應及早診治。

隨著年齡增加,女性長者因逼尿肌退化導致膀胱排尿不清。一般女士患膀胱過動症,出現尿急、尿頻的比率比男性為高,一般高達七成。男性長者因前列腺肥大的問題導致排尿困難,遇到排尿斷斷續續的情況比女性為多。

尿頻是什麼?

醫學界普遍採用國際尿控協會的指標,長者在白天有小便八次就屬於尿頻,晚上睡覺期間起床一次就是夜尿,兩種情況加上就是尿頻。假若只是白天去洗手間超過八次,晚上沒有夜尿也算是患有尿頻。

很多長者行動比較緩慢,當他們有尿意但控制不了尿急尿頻情況時,可能會弄濕褲子和有尿滲的異味,特別是女性長者容易受到此問題困擾,需要使用護墊保護。除了容易患有尿道發炎和尿滲情況外,患者因害怕尷尬而不願外出,影響日常生活質素。

很多長者普遍有失禁問題應減少喝水的謬誤。缺水除了對身體有害,亦會令小便變濃,過濃的小便會刺激膀胱令內壁引致尿急尿頻惡化,亦較容易感染細菌和患有膀胱石。減少喝水還會導致便秘,令小便排不好,加劇尿急尿頻的情況。

尿急尿頻可用藥物控制嗎?
排除發炎、生石 、前列腺肥大及膀胱癌之外,藥物治療例如:抗膽鹼藥物和Beta-3 agonist都能讓膀胱的感覺減低,增大膀胱的容量,讓長者可以多存一點小便,上廁所的次數就不用這麼頻密,從而減輕長者的尿急尿頻情況。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