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願醫保‧懶人包】 自願醫保保障全攻略

2019-03-11

自願醫保計劃將於今年4月起推行,是本港首個經食物及衞生局認可而有規範的醫療保險產品,同時提供扣稅優惠。雖然不同人士所需的醫療保障有異,但自願醫保計劃的推出,正是一個好時機,讓每個人趁此機會審視自己的醫療保障需要。到底什麼人需要買自願醫保?選擇不同計劃時又有什麼需要留意?以下攻略就一次過為大家解答。

1. 什麼是自願醫保?

香港公立醫院資源緊絀,食物及衛生局一早意識到這問題,於是在2012年就「自願醫保計劃(Voluntary Health Insurance Scheme,簡稱VHIS)」展開公眾諮詢,鼓勵更多香港市民選擇在私家醫院接受醫療服務,藉此長遠減輕公營醫療系統壓力。經過多年諮詢,去年食物及衞生局及保險業界終於就醫保產品達成共識,預計並最快於今年4月推出自願醫保產品。

2. 自願醫保保障範圍有幾大?

自願醫保計劃設有最低保障要求,其中病房及膳食費賠償限額為每天750元,小型、中型、大型及複雜手術獲賠的外科醫生費上限為每項手術5,000、12,500、25,000及50,000元,麻醉科醫生費及手術室費則按外科醫生費的35%作賠償,雜費每年保障額為14,000元,非手術癌症治療每年更有高達8萬元保障額。驟眼看跟坊間個人醫保相若,但自願醫保卻有兩大賣點,一是每年最高賠償額為$42萬(標準計劃),並不設終身保障限額,另一賣點是80歲或之前可投保,並保證續保到100歲。

3. 保費到底點計?

保費透明度高是自願醫保另一大賣點,保險公司可以根據標準保費表,每年按受保人年齡增長而增加保費,但每個保單年度內或續保時,卻不可以因受保人健康狀況變化而增加保費,或增加個別不保項目。計劃推出後自願醫保網頁將會列出所有不同保險公司的保費給消費者參考。

4. 買自願醫保有什麼好處?

除了問題2提到的兩大賣點,自願醫保還有兩大吸引之處,一是保障範圍擴闊至「未知的投保前已有病症」。二是政府已透過立法將自願醫保保費納入薪俸稅扣稅額,去年,立法會已經通過法案,2019/20課稅年度,每名合資格受保人每年可作扣稅的保費上限為$8,000,而為受養人投保自願醫保的話,亦可申請扣稅,而可申請稅務扣減的受養人數目不設上限,所以幫屋企人買埋自願醫保,就可以有較多扣稅額。

5 標準計劃與靈活計劃有什麼分別?

自願醫保的產品類型分為「標準計劃」(Standard Plan)及「靈活計劃」(Flexi Plan),「標準計劃」產品按食物及衞生局的「最低要求」,提供標準化的基本保障,所以各間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障均大同小異,分別在於保費、品牌、客戶服務和支援上。同時,保險公司可在「標準計劃」的基礎上,提供額外保障及保額,設計成不同的「靈活計劃」。

6. 專家與你分享購買醫保的小貼士

宏利作為醫療保險專家,已在香港提供醫療保險產品約25年。宏利香港個人理財產品業務部首席產品總監紀榮道特別提醒大家:「無論你考慮購買自願醫保或一般醫保時,除了價錢及投保渠道以外,也應考慮保險公司的品牌及聲譽、公司可否提供醫療保障的持續性、提供的服務是否夠全面,包括保險代理人的專業建議和跟進服務,以及索償程序的方便度。」

了解更多有關自願醫保計劃:http://bit.ly/2HjxDKx

(資料由客戶提供)

 

熱門話題

健康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