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銀屑病減共病發生
銀屑病是一種自身免疫系統疾病,估計本港約有兩萬名患者。此病除了影響全身的皮膚,也可令身體器官長期發炎,引起多種共病,包括銀屑病關節炎、肥胖、代謝綜合症、虹膜炎、炎症性腸病,以及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及中風等。
以銀屑病關節炎為例,大約見於30%銀屑病患者身上,病徵包括關節有紅腫痛熱、晨僵甚至變形,可以嚴重影響關節活動能力及日常生活。另外,由於銀屑病會影響外觀,很多患者都有情緒及社交問題,香港銀屑病友會的最新調查發現大約一半患者有抑鬱等情緒問題。
俗稱牛皮癬的銀屑病成因未明,相信與遺傳及環境因素有關,令免疫系統出現自我攻擊現象,並產生大量發炎細胞因子,導致皮膚角質層不斷變厚,皮膚變得乾裂痕癢、出現紅腫斑塊,並有大量銀色鱗狀皮屑。銀屑病可影響全身皮膚,包括頭皮、手肘、膝部及指甲等,病情嚴重時更可令全身皮膚出現紅皮症銀屑病。銀屑病的病情愈嚴重或患病年期愈長如5至10年後,出現共病的可能性亦會愈高。
目前常治療銀屑病有三大類藥物,外用藥物如外用類固醇、外用維他命D衍生物,主要處理小範圍的皮膚症狀;傳統口服藥物如甲氨蝶呤則可治療皮膚症狀及抑制體內炎症,但可引致肝臟受損等副作用。而生物製劑能直接針對引起銀屑病的發炎細胞因子,紓緩炎症達至控病效果。
與傳統藥物相比,生物製劑的療效較佳,副作用較少,尤其是較新的生物製劑,通常更能針對貼近引起銀屑病病源的發炎細胞因子,而且較少出現副作用。同時,生物製劑也能有效控制及改善銀屑病關節炎,有研究更指生物製劑或有助改善心血管發炎,減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要減低銀屑病的影響及共病發生,及早採用適當的治療至為關鍵,亦要注意均衡飲食,充足的睡眠加上適量運動控制體重,以及避免吸煙飲酒和精神壓力過大,都對控病有莫大幫助。
作者為皮膚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