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陰性乳癌新曙光

蘇炳輝醫生 | 2019-03-13

乳癌一直高踞女性十大常見癌症第一位,針對這個頭號女殺手,醫學界一直積極研究嶄新治療方案。

隨着癌症治療日趨個人化,乳癌的存活率及治療方案亦取決於乳癌所屬類型。例如上回提到的三陰性乳癌,除較常見於年輕女性及帶有BRCA1突變基因的女性以外,三陰性乳癌可謂是乳癌中的超級惡霸,過往一直缺乏有效藥物,治療較棘手。幸而去年底有研究發現化療混合免疫治療能延長患者存活率,為三陰性乳癌患者帶來新曙光。

三陰性乳癌在香港約佔整體乳癌個案的10%至15%。之所以稱為三陰性乳癌,皆因醫生為乳癌患者制訂治療方案之前,一般會為患者進行3種受體測試,包括雌性荷爾蒙受體、黃體素受體,以及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二型(HER2)受體。倘若前兩種結果呈陽性,便可用抗荷爾蒙藥治療。

至於若HER2受體結果呈陽性,則適用抗HER2標靶藥物治療。不過,若3種受體測試皆呈陰性,即屬三陰性乳癌,意味着荷爾蒙治療和HER2標靶治療均不適用。

過往,三陰性乳癌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案,患者多數只能依靠化療延長存活率,因此,與同期數但不同類型的乳癌相比,三陰性乳癌的5年存活率難免較低。不過,去年歐洲腫瘤醫學會會議發表的一項研究卻取得突破性發展。

研究共有超過900名三陰性乳癌患者參與,對比只接受納米紫杉醇化療藥的患者,同時並用免疫治療藥物Atezolizumab和化療藥的患者,能提升生存期的中位數。當中,經PD-L1蛋白測試找出癌細胞有PD-L1配體的患者,生存期中位數更由15.5個月提升至25個月,可見對於某些患者而言,免疫治療結合化療能取得更佳療效。

免疫治療無疑為三陰性乳癌患者帶來治療選擇,但話說回來,預防始終勝於治療,女士除可以透過BRCA基因測試及早了解風險之外,更應定期檢查。及早發現,才是抗癌關鍵。

作者為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