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醫院發展計劃 北區醫院擴建 硬件升級
面對本港人口老化,醫療服務將承受沉重的壓力。醫護人員的人手安排固然重要,改善現有公營醫療的硬件、擴充服務量亦刻不容緩。政府在2016年《施政報告》宣布預留2000億元,讓醫院管理局推行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
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包括重建和擴建11間醫院、興建一間新急症醫院、3間社區健康中心和一間支援服務中心,整個計劃完成後將可額外提供逾6000張病床和94間手術室,以及專科和普通科門診診所的服務量將分別增加約280萬及43萬人次。
其中9間醫院的工程項目正在進行中,包括屯門醫院手術大樓和靈實醫院的擴建計劃,廣華醫院、葵涌醫院、瑪麗醫院、聖母醫院、葛量洪醫院第一期和威爾斯親王醫院第二期第一階段的重建計劃,以及在啟德發展區興建新急症醫院。而北區醫院和瑪嘉烈醫院荔景大樓擴建計劃兩個工程項目的籌備工作預計在2019年中展開。
長者人口增逾六成
根據政府統計處公布的人口估計和規劃署編製的2018至2026年人口推算,沙田、大埔及北區這3個地區的總人口,將會由2017年的131萬人增加至2026年的147萬人,增幅達12%。當中北區人口的增幅達到28%,將由2017年的316800人增至2026年的405800人,長者的人口也相應由51200人增至2026年的85400人,增幅約67%,情況值得關注。
新界東經過數十年發展,社區設施有需要更新以配合人口增長的需求。1998年啟用的北區醫院,已服務新界東居民超過20年,經過多年,北區醫院的現有設施無論空間、服務量和設計方面,都不足以應付與日俱增的服務需求。例如現時北區醫院的急症室已經是20年前的設計,近年緊急服務的需求不斷上升,當年急症室的規劃服務量早已不能應付需求,並長期面對過度擠迫的問題。另外,北區醫院的診斷和治療設施,都已經達到飽和狀態,不能再根據需求增加服務量。
加強急症復康療養
北區醫院擴建工程範圍包括興建一座新醫院大樓,以及翻新和改建現有醫院大樓,完工後將可以克服現有醫院建築物空間不足及設計過時的限制,加強急症、復康及療養服務,以應付未來不斷上升的醫療需求。預計完工後的北區醫院將會增加約1500張病床,屆時將會有全新的24小時急症室提升隔離及感染控制設施,復康及療養護理服務亦會一併加強。
醫管局計劃於2019年第一季就北區醫院擴建計劃的籌備工作諮詢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並隨後提交予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工務組委員會討論,如獲財委會批准撥款,籌備工作將於2019年第三季展開,並於2027年完成整項擴建計劃的建築工程。北區醫院擴建工程進行期間,醫院會維持正常運作,並會與各持份者保持密切溝通,聽取他們的意見,致力將工程對醫院及鄰近地區所產生的影響減至最低。
額外提供近萬病床
除了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為了應付因人口老化而日增的醫療服務需求,政府已邀請醫管局籌備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
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整體涉及約2700億元,涵蓋19個工程項目。全部工程完工後可額外提供超過9000張病床,足以應付直至2036年的預計服務需求,為香港的公營醫療發展寫上新的一頁。
撰文: 李育斌_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基本工程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