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手術 助糖尿病患者降血糖
許多香港人生活繁忙,日常飲食習慣不良,也不常做運動,很易引致肥胖症,衍生各種健康問題,有見及此,部分人可考慮進行減重手術。以往,本港僅為嚴重超重人士進行此類手術,惟近年發現於糖尿病患者身上亦頗有成效,術後可減藥甚至停藥,為他們提供藥物治療外的另一選擇。
按亞洲人的標準,凡BMI(身高體重指數)數值24者均屬超重,27至30屬輕度肥胖,30至35為中度肥胖,35以上屬重度肥胖。腰圍方面,男性逾90厘米,女性逾80厘米者,即有可能屬於中央肥胖。
肥胖症成因複雜
不少人對手術都心存抗拒,部分會嘗試利用減肥藥,希望免於施手術,惟它們很多時都會帶來危險的副作用。抑制食慾的藥物可能令人出現幻覺;促進新陳代謝的藥物亦可能導致心跳、手震等不適情況,由於副作用很多,所以使用時須慎重考慮。

至於獲認可的減肥藥如排油丸,透過影響吸收及分解脂肪的酵素而達至減重目標,惟多年來證實成效有限。而去水丸減去的僅屬數字,並非真正減去脂肪。巿面上一些混合性的保健產品,由於成分未必很清晰,所以使用時要非常小心。
因此,患者應視乎自身狀況減重,稍肥胖者宜努力改善生活習慣,需要時尋求專業意見。體重嚴重超標或糖尿患者,可以諮詢醫生是否合適做減重手術,避免肥胖帶來的併發症。
減重手術本為肥胖症而設;現時醫學界尚未能完善處理肥胖症,因其成因複雜,涉及遺傳、飲食、生活習慣等。對糖尿病患者而言,肥胖是其中一個令病情惡化的因素,因此必須做好控制體重的工夫。如患者有過重問題,會先建議自行節食及做運動,惟部分人會因體重嚴重超標或其他原因,無法透過改善飲食、生活習慣等減至理想水平,故須採用手術治療。醫生將根據不同條件、指標決定其必要性,例如BMI數值及腰圍等。
減少食慾荷爾蒙
如有糖尿病或三高問題,BMI指數為27以上,值得考慮減重手術。一旦達32以上而無其他疾病者也可考慮做減重手術。醫生會同時了解患者的日常習慣、個人體質等,以衡量手術治療是否適當。
減重手術的目的為減少患者的術後食量和吸收,從而達至減肥效果,成效在術後首兩年尤為顯著。本身患有糖尿病又有肥胖症的人更適合接受此手術。早期糖尿病的年輕患者,如果胰臟功能正常,手術治療效果更理想。
部分人術後可減少服用糖尿藥物,甚至是停止用藥,估計以手術治療糖尿病將會是未來的新趨勢。不過,糖尿病屬慢性疾病,患者仍須長期監測情況。
減重手術種類繁多,常見的包括腹腔鏡縮胃手術、腹腔鏡胃繞道手術、胃內水球及腹腔鏡束胃帶手術等。縮胃手術是亞洲區最常見的減重手術之一,原理為把胃的大彎垂直切割出來,使胃部形成容量僅約一盒紙包飲品大小的長形小胃囊,讓人很快生飽肚感。除可減低食量,手術也會使刺激胃口的荷爾蒙分泌減少,降低食慾。腹腔鏡胃繞道手術則會用小部分的胃為小腸繞道,減少營養吸收的時間和效果。
束胃帶手術與胃內水球屬於創傷性較低的手術,兩者也不涉及改造消化系統的結構。前者將束胃帶置入胃的上半部,不會改變荷爾蒙分泌,吃得過急時往往會嘔吐,有時更會出現反芻或胃酸倒流。胃內水球是最簡單的手術,安全性亦高,放置期為半年內,期間須採用少吃分餐的進食模式,急速進食的話很容易嘔吐。
自身決心是關鍵
基本而言,縮胃手術和胃繞道手術比較適合肥胖及糖尿病患者,也適用於三高的肥胖患者;惟術後仍有賴患者的配合,皆因胃部縮小,未必消化到太大份的食物,有人改吃軟身的高糖食物如雪糕等,避開胃容量的限制,結果徒勞無功,可見手術僅屬輔助性質,自身決心才是關鍵。故此,醫生也不會隨便建議所有肥胖症的人做手術。
有見及此,醫學界在手術前後都會為患者安排各種輔導及跟進工作,除外科醫生,亦可能包括營養師、內分泌專科、精神科醫生以至物理治療師等,協助病人建立正確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從而得到最佳的減重效果。
撰文:張沛邦醫生_聖德肋撒醫院外科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