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正確處理傷口

人生在世,意外損傷難免。解剖及手術的應用,讓切割也成了治療一部分,處理傷口也成了治療的重要部分。
一旦有傷口,復元的過程會出現結締組織,便有機會形成難看的色印及疤痕。就算怎樣微創減少皮膚傷害,疤痕只是肉眼難以看見而已。疤痕既然是傷口的「成績表」,那麼護理傷口便是避免疤痕的重要第一步了。
首先,要看傷口的「動機」。預先規劃好的手術,會為皮膚位置消毒,手術後也會適當地包紮護理,之後繼續保持清潔,減少劇烈活動,等待復元。
在傷口初期頭兩三天,是讓傷口休息,身體會因應傷口產生常規的發炎保護機制(這發炎並不是傷口感染發炎那種),作用是堵塞血液流失,為外露的受傷部位結痂保護。病人要盡量讓受傷休息。一旦沾水或被汗水等弄污,要及時清洗處理。
傷口一般用紗布包紮或用消毒無菌保護貼。作用是:第一、吸收傷口可能的滲血及分泌,第二是隔除傷口與外界接觸,讓患者舒適及避免沾污,第三是固定傷口鄰近皮膚,減少對傷口拉扯。
有人以為密封貼下的傷口最好不要碰。其實定時清潔反而較好,第一皮膚其他部位都有細菌,而傷口分泌容易滋生細菌,皮膚正常分泌如汗液等也容易染污傷口;長期接觸保護貼物料也會引起刺激和過敏;傷口縫口位經長期浸潤變白變弱,影響復元。
傷口的復元第二階段,在止血結痂後開始。這時表皮及皮下組織會大量製造新的構造,令表皮癒合,皮下生產結締組織讓受傷組織黏結。然後,傷口位置會有漫長的重組期,表皮重生告一段落,受傷組織回復如常堅固。
在硬痂形成後,傷口可以用人工敷料,讓傷口恢復順利,在三四星期有疤痕出現時,及時處理,效果更好。
即使如激光的小傷口表皮手術,仍有約4%會有疤痕。外國研究指其中幾乎全部是術後護理不當而成的。
作者為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