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治療ADHD

麥棨諾醫生 劉洛恩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2019-04-01

ADHD是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的簡稱,患有此症的兒童,一般被認為奀皮、喜歡走動、無時停或不聽指令,是家長及學校眼中的問題兒童,但其實這些症狀只要得到適切治療,便能減少對兒童、家庭及學校的影響。

在臨床上,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會用嚴謹的行為觀察,配以問卷調查(給老師及家長填寫)、心理評估和腦功能測試等去診斷對象是否有ADHD。

不少被診斷出有ADHD的個案均須服藥,但家長往往選擇其他治療方法,例如行為治療等。藥物是神經刺激劑,並非抑壓劑,刺激腦袋釋放合理的多巴胺含量,得到能夠有效地自我控制的能力,包括能夠集中精神不受外界干擾,不會在不適合的地方亂蹦亂跳,所以並不存在食藥後變得呆呆滯滯的感覺。

作為家長應先放開懷抱,不要一開始便排斥藥物治療,令孩子延誤治療,因為很多醫學研究發現,ADHD藥物確實能夠幫助患者提升專注力,而且對於一些腦功能評估有缺損的個案,成效更是立竿見影,當然醫生也會讓患者知道服用藥物的利弊,讓患者自行判斷。不過自從長效藥推出後,已大大減少患者服用次數,非常方便。

除了藥物,心理學家亦會透過不同輔導提升患者的專注力、組織及執行能力,也會協助自我形象低落的患者重建自信心,接納自己,認清這病症有方法醫治,若患者願意配合治療,做事會有板有眼,如果患者處於青少年階段,就要為他們做好生涯規劃,及早了解各行各業的生態、要求等,為他們預先做好心理輔導。

總括而言,目前已有充足醫學研究證實藥物配合行為治療雙管齊下,是醫治ADHD最有效的方法。

作者分別為精神科專科醫生及註冊臨床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