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與心律毛病

馮永康醫生 | 2019-04-02
周末晚上不知不覺多飲了幾杯,當天晚上睡着中途突然醒來,發覺心跳很快及難再入眠。(網上圖片)

今次想跟大家研究現今香港人熱愛的喝酒文化跟心律毛病的關係。自從紅酒入口稅取消之後,香港人的喝酒量也隨之上升。大家也熱烈地討論紅酒跟心臟病的關係。大家也可能對何謂飲得多、何謂喝得少抱有疑問,但醫學上對喝酒多或少是有客觀的標準,一個單位的酒精用量大概12克。被界定為輕量飲用酒精的人平均一星期攝取少於7個單位的酒精;中等人士是一星期攝取介乎7至21個單位;每星期攝取超過21個單位便會被界定為高用量人士。

早於2011年,一份在英國醫學期刊的大型綜合研究分析指出,輕量飲酒的女士及中等用量的男士,他們的心血管毛病、心臟病發及引致死亡的機會較不定期飲酒的人為低,大概減少25%,這是因為酒精能有效改善膽固醇組合,例如增加高密度膽固醇及減少Apolipoprotein A-I等。酒精也可減少血小板積聚及血管發炎的情況,但必須注意的是,當飲酒過量至高用量人士,例如每星期超過30個單位,以上的好處便會消失。

大家請不要誤會飲酒能醫好心血管毛病,對於已患上心血管毛病的人,酒精的影響確是未知之數。不用爭議的是,大量飲用酒精的人患上高血壓、心肌增厚、阻塞性睡眠窒息病及心臟肌肉病變引致心衰竭也會大大提高。

大家可能也有類似的經歷:周末晚上相約三五知己相聚,把酒言歡,不知不覺多飲了幾杯,當天晚上睡着中途突然醒來,發覺心跳很快及難再入眠。這些心悸情況可以持續一兩個小時也不停止。待早上醒來,宿醉可引致胃口不振、頸痛及不能集中精神等後遺症,醫學上稱這種情況為「假期心臟綜合症」(HHS)。早於八十年代的研究,35%至62%心房顫動(AF)是由HHS誘發。HHS一般是指在同一場合飲用超過5個單位酒精用量。更可怕的是因酒精引致AF出現而令中風的機會大大增加。

作者為心臟科專科醫生

熱門話題

健康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