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控制糖尿護腎臟

糖尿病引致的併發症多不勝數且影響深遠,當中包括糖尿眼、糖尿腎及多種心血管疾病等。由於糖尿腎症狀不明顯,很多患者均於尿液出現泡沫即蛋白尿時才發現,病情往往已經無法逆轉。
一般人小便內均含有少許蛋白質,但若含量超標,即每日尿中蛋白質排出量多於150毫克,即蛋白尿。低於300毫克稱為微蛋白尿,若在此階段立即治療,及時控制血糖和血壓或服用降蛋白尿藥,仍有機會令受損的腎組織回復正常,但一旦形成正式的蛋白尿,即每日尿中蛋白質排出量多於300毫克,病情便難以受控。
小便混濁有血須求醫
由於蛋白尿沒有明顯症狀,小便出現泡沫很多時也是排尿時衝擊廁所內的清潔劑,或攝取過少水份等原因所致,故此建議定期進行腎功能檢查。剛開始有腎病時,患者的小便次數會增加,但因有很多類似疾病也會有此症狀,如前列腺增生,故建議40歲或以上人士每年檢查。當出現小便混濁或有血代表腎臟出現問題,須立即求醫。
事實上,40歲以上成年人的腎功能每年均會下跌1%,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的人更會下跌多於1%,惟大部分人士失去七成腎功能才會出現腳腫症狀,此時才醫治為時已晚。值得留意的是,很多腎病患者也會經常夜尿及尿頻。
腎病患者中約有三分二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之所以容易誘發腎病,是因高血糖會與蛋白質黏連,從而破壞腎小球所致。它有既定的發展階段,由微蛋白尿、蛋白尿、腎病綜合症至腎衰竭,過程約為15至20年,當中由腎綜合症病至腎衰竭約為2至3年,時間歷程因人而異。
糖尿腎的治療目標是延遲病情惡化,隨着醫學發展,現已有多種口服降糖藥,如二甲雙胍、DPP4抑制劑及SGLT2抑制劑等選擇。二甲雙胍容易致腸胃不適,DPP4抑制劑較少此類問題但沒有減重效果,至於SGLT2抑制劑則能經腎臟由小便排糖,較少低血糖問題,且有效控制體重,改善病情效果良好,但腎功能太差的患者則不宜。
除了藥物治療,飲食控制亦很重要,尤其要避免進食澱粉質及高脂食物。另外,適量運動亦能有效減重,有助改善病情,患者不妨嘗試將運動融入生活,如坐車下班可提早一個站下車步行回家。
作者為腎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