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夢遊

馬國超醫生 | 2019-04-12
兒童夢遊本身並不需要醫治,家長可以透過改變睡眠周期,來阻止夢遊出現。(網上圖片)

夢遊是指在睡眠期間走動,或進行複雜活動的異常行為。大部分人對夢遊的印象,可能都是來自虛構的電視電影情節中,當中出現的誇張行徑甚至暴力行為,在現實中出現的機會微乎其微。

2016年一份研究報告,分析超過50篇世界各地醫學文獻,綜合報告兒童夢遊發病率大概為5%,但夢遊的發病率研究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夢遊發生在夜深,患者一般睡醒後不會記起自己曾經夢遊。如果夢遊的行為不被家人發現,單靠病人或家人的紀錄,夢遊發病率被低估的可能性自然相當高。

引致夢遊的成因有很多種,包括遺傳、睡眠不足、壓力和焦慮、創傷後遺症、發燒、酒精或藥物影響、睡眠窒息症等。

一般小朋友夢遊可能只是坐在床上四處張望,短暫出現混亂,部分可能會起床,在熟悉的環境緩緩走動,打開衣櫃或房門,穿衣或上廁所,可能會顯得焦躁不安。在夢遊時,眼睛通常是睜開的,如果你與夢遊者交談,他可能會有部分意識的回應,或只是發出些沒有意義的聲音。

大多數夢遊持續不到10分鐘,醒後不會有任何記憶。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在夢遊,要確保他的安全,輕輕引導他重新入睡。不要大聲喊叫或驚嚇他,除非他處於危險之中,否則不要試圖約束他的動作。

為避免夢遊時發生意外,家長應該留意小朋友的睡眠環境是否安全,例如不要讓孩子睡在雙層床的頂層,家中的門窗亦要隨時緊閉。

兒童夢遊本身並不需要醫治,亦沒有具體的治療方法,隨時間或成長後都會自然痊癒。如果夢遊持續出現,家長應該為小朋友制訂一些睡眠習慣,例如每晚定時睡覺,確保睡房的環境要足夠幽暗和安靜,睡前避免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如果能夠掌握夢遊出現時間,家長不妨在出現夢遊的15至30分鐘前輕輕弄醒小孩,透過改變睡眠周期,來阻止夢遊出現。

作者為兒科專科醫生

 

熱門話題

健康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