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使用止痛貼

唐家輝醫生 | 2019-04-18
止痛貼雖然五花八門,但大概可分為4類。

對都市人而言,痛症不是一個陌生的症狀。不論是運動導致的肌肉勞損、因工作需要而長時間坐着引致的痠痛、還是長者因關節退化而出現的疼痛等,都是常見的痛症。當遇到痛症,相信市民大多會自行購買止痛貼或消炎止痛藥止痛,不過應留意成分及是否適合自己使用才對,不然止痛不成,更有機會衍生其他問題。

市面上充斥着不同種類的止痛貼,雖然五花八門,但大概可分為4類,包括普通止痛貼、消炎止痛貼、神經止痛貼及嗎啡類止痛貼。普通止痛貼的成分主要為薄荷、水楊酸或辣椒素,針對頸、肩膊、腰痛等肌肉痠痛;消炎止痛貼則以非類固醇消炎藥物為主,通常需要醫生處方,主要適用於關節痛、背痛、頸痛等肌肉痛症。至於神經止痛貼及嗎啡類止痛貼均屬局部麻醉止痛貼,前者針對神經線痛楚,較常用於「生蛇」患者,貼在患處附近,經皮膚滲到「生蛇」位置止痛。後者則主要應用在中程度至嚴重程度慢性痛症或癌症病人身上。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使用止痛貼。止痛貼被身體吸收只及口服藥物的三十分一,相對地較安全,對於某些個案來說,同時服止痛藥及貼止痛貼更是雙管齊下,有助紓緩痛楚。可是,某些患者或會對止痛貼產生過敏反應,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貼也不宜過量,否則有機會影響胃、肝或腎功能。

不同的止痛貼藥效亦有不同,無論使用哪一種的止痛貼,都不應貼在傷口上,亦要注意貼藥時間不能過長,以免引發皮膚敏感。而且出現痛症時不應只留意表面症狀,有時可能是因其他疾病引致,如骨折或癌症。如果使用止痛貼一段時間依然未有好轉,應盡快求醫,並接受其他治療方案如特效神經止痛藥或射頻等,以減輕或根治痛症。

作者為疼痛醫學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