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皮膚科不解之緣

侯鈞翔醫生 | 2019-05-06

「What's your diagnosis?」

臨床期最後一年的實習,W教授帶着我們一組人檢查病人。這是學醫生涯中收穫最多的一種形式。還有幾個月,我們便畢業成醫生了。

「Aortic Regurgitation(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有同學答,他用臨床表徵證明自己推論,然後大家討論可能的病因。

「What do you think?亅教授轉身問我。常見的病因之前都被其他人說過,我想了想說:「Syphilis(梅毒)。」眾同學暗笑。「Yes, that's possible。」教授最後說。

上課場地轉去廣華醫院,主任黃醫生叫我們去檢查一個病人。病人一直在笑瞇瞇,答非所問。「有什麼可能性呢?亅我們初步判斷是認知障礙。病因分析乃重要臨床思考訓練,討論時我小聲說可能是梅毒。那天,黃醫生教導我們去看三期梅毒的神經系統病徵。

那段時間,梅毒這個診斷有如「萬金油」,遇到疑難病症同學會笑問我,是不是又是梅毒了?然後有位正義的同學會「義正詞嚴」出來指正︰「不要亂說,這位病人是好人。」性病,在不少人心目中難免與操守拉上關係。當然,治療性病,醫生首要的操守及態度是集中醫治病患,不應戴有色眼鏡,也不必做道德判官。

香港的皮膚科專科培訓要求在首年性病學科考核及格,第二年也要完成麻風病培訓。比其他歐美國家,香港的皮膚科培訓內容更能代表皮膚科真實的診治,因為性病及麻風也是以皮膚病徵為主。

早年在皮膚科工作時,上司莊醫生帶我看了一個特別病例:病人腳掌有一塊像牛皮癬的硬塊,我們也分析了顯微鏡下的切片病理。可能性還有很多,例如紅斑狼瘡、麻風等。

最後診斷的結果,大家看到這裏應猜到,又是梅毒。

沒有人的皮膚病徵是一模一樣的。我不知什麼時候愛上這個專科,也樂於接受每天工作的挑戰及滿足感。對皮膚科的啟蒙,便是由這個千變萬化Greatest Imitator的梅毒開始。

作者為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