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善終」?

陳頴欣醫生 | 2019-05-09
台灣今年正式實施《病人自主權利法》,病人可按個人信念、價值觀及對生命的看法等「預設醫療指示」。

隨着人口老化,人均壽命持續延長,2017年香港男性出生預期壽命為81.9歲,女性為87.6歲,香港人已超越日本人成為全球人均最長壽地方。2011年65歲以上長者多達94萬人,比20年前增長超過85%。人口老化伴隨各樣健康問題,如長期病患、腦退化症及各種癌症,長者對醫療需求與日俱增,長者病人佔整體公立醫院住院率達六成,而晚期或臨終照顧亦因此成為重要課題。

3月底「海峽兩岸醫藥衞生交流會」在河南省鄭州舉辦了「第六屆海峽兩岸全科醫學大會」,會議有來自國內和國外的全科醫生發言,講述有關不同地方的全科/家庭醫學的發展和培訓。當中兩位來自台灣的醫師,分別為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的姚建安醫師和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的張炳勛醫師,他們分享了「安寧治療」在台灣的發展及家庭醫生在「安寧治療」擔當的角色。

安寧治療服務

「安寧治療」(Palliative Care)的目標,旨在有效評估和紓緩疼痛及其他症狀,為「善終」做好準備,提供「全人治療」──照顧病人身心社靈方面的需要,以及支援病人的家屬和照顧者。

台灣「安寧治療」的發展可追溯至上世紀九十年代,始於1990年台北淡水馬偕醫院開設的首間安寧病房。直至2014年,全台灣已有46家醫院成立安寧病房,共64家醫院提供安寧家居療護服務(Home Care Service)。

台灣的「安寧治療」提供3種不同層次的服務:

(一)「安寧病房」為病人的症狀在必須透過醫療照顧才能紓緩時,提供住院治療,直至病人逝世或病情改善時出院。

(二)「居家照顧」主要針對病情較穩定的病人,留在家中由家人照顧時,由安寧家居護理師定期訪視及指導,並協助病人在家善終。

(三)「安寧共同照顧」讓「非安寧病房」的末期癌症病人,可以在一般病房接受安寧緩和治療,由安寧治療團隊和原醫療團隊共同照顧,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護理。

至於香港的「安寧治療」服務,以往名為「善終治療」,但社會對死亡始終比較忌諱,所以後來改稱為「紓緩治療」或「寧養服務」。現時全港共有16間公立醫院提供「紓緩治療」服務,服務範圍包括住院病房(合共提供300多張紓緩病床)、門診、日間中心、外展探訪(由護理團隊主理)及哀傷輔導。另有3個非政府機構提供私營「寧養治療」服務,分別為靈實司務道寧養院、賽馬會癌症康復中心及賽馬會善寧之家。

預設醫療指示

台灣於2016年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並於今年正式實施。所謂《病人自主權利法》,就是病人可事前以書面預立遭遇下列狀況,如末期病患、極重度失智、不可逆轉的昏迷、植物人等狀況時不希望接受的治療。這裏所指的就是「預設醫療指示」(Advance Directive)。根據病人的信念、價值觀、宗教信仰及對生命的看法,透過醫護團隊、病人及家屬溝通、討論而達成共識,讓病人表達對醫療照顧的意向,包括在特定情況下拒絕接受無效的「維持生命治療」(即包括心肺復甦術、輸送血液製品)。當中所有討論內容及結論會記錄成「預設醫療指示」,病人可按個人需要,定期回顧或修訂。

在此順道介紹一下有關「預設照顧計劃」(Advance Care Planning),指的是由跨專業醫護團隊與病人及其家人溝通討論,讓他們了解晚期照顧和治療的選擇,並預先作出決定;病人同時可分享自己對生命、死亡的看法和價值觀,想要完成的心願,以至表達對後事安排的意願。

而本港的法例,現時尚未有「病人自主權利」的相關法例,現行有些法例更可能與「病人自主」造成衝突,如《消防條例》中有關消防處的職責,規定救援人員有責任拯救病人並維持其生命;而《精神健康條例》有關醫療及牙科部分,指註冊醫生可以對精神上無行為能力的人,以「符合最佳利益」(in the best interests) 為其進行治療,包括挽救其性命。雖然現時本港的《普通法》確立了「預設醫療指示」的法律效力,但問題是醫生是否可根據《精神健康條例》,對已簽署「預設醫療指示」但精神上無行為能力的病人,施行急救維持其生命呢?期望不久將來,本地法例也能與時並進作出修訂,讓「紓緩治療」服務能普及,更多病人能夠按照本身的意願,有尊嚴地離開人世。

家庭醫生角色

家庭醫生與病人有着持久的關係,對病人及其家人有深入的認識,見證病人的人生不同階段,「From cradle to grave」(從初出生襁褓的嬰孩直至病人生命的盡頭),家庭醫生實在是提供「紓緩/安寧治療」的不二人選。

現時台灣的家庭醫學部有提供不少於6個月的「安寧緩和治療次專科」培訓計劃,安排家庭醫師接受緩和治療病房駐院培訓、安寧緩和醫療門診實習及參與跨專科共同照顧討論會。香港家庭醫學學院最近亦與賽馬會安寧頌合辦了一個課程,協助培訓社區工作家庭醫生提供「紓緩治療」,支援區內的末期病人。

民間有句成語「五福臨門」,何謂「五福」呢?其實「五福」源出於《書經》的《洪範》,分別是指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及善終。所以五福合起來就能成就幸福美滿的人生。

當中的「善終」就是能了解自己死之將近,心平氣和接受自己瀕死,沒有痛苦和牽掛,安詳而自在地離開人世。作為家庭醫生,也是病人的長期夥伴,我們都希望能陪伴病人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為他們實現「善終」。

www.hkcfp.org.hk

撰文:陳頴欣醫生_香港家庭醫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