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圏養育課程 助媽媽減壓

醫院管理局 | 2019-06-05
美國學者創立「安全圏養育課程」,有助增進親子關係。

懷胎十月誕下小寶寶後,新手媽媽除了要適應身體及角色上的變化,亦有可能受到情緒上的困擾。葵涌醫院引入「安全圏養育課程」,讓面對情緒問題的媽媽減壓並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進一步增進親子關係。

根據過往經驗,約有五至七成的媽媽產後容易出現情緒不穩、易哭、煩躁、緊張、失眠等問題。這些症狀一般會在分娩後三至四日內出現,並於兩星期內消除。但當中亦有一至兩成的個案情緒持續低落,若病徵維持多於兩星期,便可能患上產後抑鬱症,嚴重者或會出現幻覺、妄想,甚至有自殺和殺害嬰兒的念頭。

研究顯示,父母的情緒問題與孩子的身體、情緒、社交及行為發展有莫大關係。有見及此,葵涌醫院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服務的臨床心理服務,為面對懷孕及產後情緒問題的婦女提供心理評估及治療服務,按其情況安排合適的治療,如參加情緒治療小組及家長教育小組以協助有情緒問題的婦女重拾希望,適應母親的新角色。

其中「安全圏養育課程」是一套由美國學者創立以實證為本的家長教育課程,適合初生至五歲孩子的母親,課堂分為八節,每星期一節。家長透過觀察親子關係的短片和討論,學習了解和適當回應孩子的情緒需要,從而增加親子關係的安全感,減少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問題,增強家長照顧孩子的信心。葵涌醫院臨床心理學家黃惠妍透露,課程自二零一六年引入葵涌醫院至今,現時已推廣至醫管局轄下所有聯網的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服務診所,有超過二百位母親曾參加有關小組,對其評價十分正面,當中超過九成的參加者認為參加課程後有助增進親子關係。評估結果亦證明此服務能夠改善母親的情緒,減少管教壓力及提升管教的信心。

完成安全圈課程的家長,可視乎情況按需要參加另一套由澳洲學者創立的課程-「情緒輔導家長教育小組」,此課程讓父母運用情緒輔導的方式處理孩子的情緒及行為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參加者都表達出她們能從中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這兩套家長教育課程都是以建立親子關係為軸心,希望母親能夠及時回應孩子的情緒需要,促進親子關係的安全感。臨床心理學家亦會持續跟進個案,提供合適的治療。

除此之外,家人的支持和諒解對新手媽媽十分重要,夫婦可參考以下「正面應付十式」,與伴侶做好計劃,共同分擔家務和育兒責任,以減輕婦女產後感受到的壓力。

產後正面應付十式
1. 懷孕是人生重要的階段,角色的轉變可能使人緊張,要了解這一點及與可信任的人談論這個問題,社交支持十分重要。
2. 在產後尋求伴侶或家人的幫助照顧嬰兒十分重要。除了餵哺母乳,盡可能請家人幫助照顧嬰兒,減輕育兒壓力。
3. 與伴侶討論一下你的嬰兒會使你們的生活帶來什麼轉變及你們需要作出什麼改變,如共同分擔家務的方法、作息時間等。
4. 盡量減少生活上的壓力來源,避免在剛分娩後轉工、搬家等。
5. 睡眠質素與情緒息息相關。產後媽媽容易因照顧嬰兒而缺乏足夠休息,影響睡眠質素及情緒。產後媽媽應爭取適當的休息時間,可嘗試在嬰兒日間午睡時也小睡片刻。
6. 為自己及嬰兒訂下實際的期望。為人父母的「技能」並非一時三刻可以準確掌握,盡量給予自己時間慢慢學習,我們都不需要做完美的父母,我們只需要做夠好的父母。
7. 當情緒不穩時,暫時放下手頭上的工作,讓自己靜一靜或參與一些輕鬆的減壓活動。
8. 每天預留時間自我放鬆,進行一些自己喜愛的活動(如看雜誌、外出散步等),別忘了照顧自己的情緒。
9. 進行呼吸放鬆練習:腹式呼吸能讓我們在激動時透過控制自己的呼吸而達至平靜,較容易調節自己的情緒。
10. 不要因忙於照顧嬰兒而忽略丈夫。偶爾安排嬰兒托管, 安心享受「二人世界」。

醫院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