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在三伏天灸療法

黃逸倫博士 | 2019-06-14
天人相應,人體陽氣最盛的時候進行天灸,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

踏入炎炎夏日,還有不足兩個月就到三伏天,亦是一年一度天灸敷貼療法的日子。天灸出處源於《張氏醫通》,最初是用來治療寒性哮喘,「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應有不應。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塗法。往往獲效」。而隨着後世的發展及應用,現在天灸的適應症已經推廣至屬寒證的疾病,例如鼻敏感、哮喘、反覆感冒、咳嗽、慢性泄瀉、胃痛、月經病、兒科病、痛證等。

改善慢性病

三伏天屬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日子,一般於夏至第三個庚日起至立秋後第二個庚日前完結。天人相應,人體陽氣最盛的時候進行天灸,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經由經絡氣血直達病處,能夠提高身體的衞外功能,避免外感疾病的侵犯,亦減少慢性病、過敏性疾病的發作,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

敷貼過程僅數分鐘,古人提出的敷貼後要等待三炷香的時間,即換算現在的時間約為3小時,方可移除。而現代人為了減少治療對皮膚的刺激,一般已經把敷貼時間縮短,成人貼40至60分鐘,兒童20分鐘。若皮膚發生嚴重疼痛不適或燒灼難忍的感覺,則須撕下敷貼。接受敷貼後,應避免直接照射陽光或令身體出汗,以免敷貼脫落,但對室內工作則沒有影響。

一般人接受「天灸療法」後,敷貼處的皮膚或會有燒灼感,皮膚或見輕微的局部紅腫和刺痛。由於「天灸療法」又稱發泡療法,故部分人甚至出現水泡,皆是正常反應,其療效相對之下會比較好,且在研究中並未發現有其他的副作用。如果出現水泡,切勿搔抓,以免造成感染。較大的水泡可用消毒敷料(如膠布)覆蓋,較細小的水泡一般可自行吸收。若不慎抓破水泡,應以生理鹽水清洗,需要時再以消毒藥水消毒傷口,然後用膠布外敷。部分人皮膚會留有一個淺色色素印,過後可逐漸消退。但值得注意的是,疤痕體質人士在灸瘡癒合後可能留有疤痕。

部分人不宜

當然,有部分人是不適宜進行天灸療法的,例如哮喘急性發作期、發熱、咽喉發炎、兩歲以下幼兒、孕婦、肺結核病人、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病人、糖尿病傷口難於癒合的病人、血液病病人、嚴重過敏患者、有增生性瘢痕者及惡性腫瘤活躍期的患者。因此進行天灸療法前,建議先諮詢註冊中醫師。

以上資料謹供參考,如有疑問, 請諮詢閣下的註冊中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天灸療法」保健運動2019詳情(必須報名及預約):

初伏:7月12日(星期五)

中伏:7月22日(星期一)

末伏:8月12日(星期一)

三伏天的日期已因應中心開放時間而調整,敬請見諒。

時間:上午9時30分至下午4時30分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專科診所暨臨床教研中心(香港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信和樓一樓)

費用:540港元(是次活動費用已包括三次療程)

報名: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網頁作網上報名

查詢:3943 9933

作者為中大中醫專科診所暨

臨床教研中心診所經理及註冊中醫

 

[信 ● 健康] 又濕又熱容易打敗仗? 健康貼士派上用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