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遺尿

夜遺尿是指兒童在合適年齡後,仍然會在夜間有尿床問題,香港大概有兩成兒童在5歲後仍然有夜遺尿問題。
引致夜遺尿有多種原因,其中包括發展遲緩、遺傳、膀胱過小等;也可能同生活習慣,例如睡前飲太多飲料或有咖啡因成分飲料有關。醫生會根據病歷,或透過簡單檢查作出診斷,排除其他可以引致尿床的病患,例如便秘、尿道炎、糖尿病、睡眠窒息症、過度活躍症、情緒病或與藥物有關的病症。
大部分夜遺尿案例都會隨着年齡增長而改善。醫生會先排除部分需要急切處理的病患,再制訂一套方案。治療過程必須家長和病童雙方面配合和主動參與。病童都會有一定自責和自卑情緒,自信心亦可能受影響,如果家長不適當配合治療,加上過度苛責,只會令病情更嚴重。
治療應該先從生活習慣開始,控制睡前飲水份量;減少含咖啡因飲料,例如咖啡、茶、可樂或朱古力等,並養成睡前排清尿液的習慣。
病童亦應被賦予一定責任,如可以鼓勵小朋友自己更換尿濕的床單和衣物,以增加他們醒覺上洗手間小便的動力。
制訂尿床日記,令家長和病童可以清楚掌握治療成效。家長亦可與病童約定,當累積到一段沒有尿床的日子,就可以給予合適獎賞。
如果以上方法經過一段時間仍未見成效,可以考慮使用尿床感應器。當裝置感應到尿液,就會發出警報聲響或震動,弄醒病童去小便,透過反射訓練,逐漸令病童可以控制膀胱反應。
行為治療配合尿床感應器的治療過程,有時需要6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如果因為某種特殊原因,例如出外旅遊或參與學校露營,需要短時間見到效果,可以考慮藥物治療。家長考慮治療方案前,必須配合醫生指導。
作者為兒科專科醫生
[信 ● 健康] 捍衛健康非難事,健康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