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醫管局成立

青斯 | 2019-06-15
醫管局成立時,權力下放,海闊天空,個個滿懷理想。(作者供圖)

醫管局1990年12月成立,至今接近30年,當年醫管局成立時當打當紮,經歷過醫務衞生署醫院事務處的醫護人員,已陸續退下火線,能夠有資格講「想當年」故事者已不多。我有幸經歷這大時代,在醫務衞生署做醫生和高級醫生,在醫管局成立首年晉升醫院事務處的顧問醫生,其後過檔醫管局直到退休。現在回想那段時光,志同道合者走在一起,改善醫院服務,感覺生命充實,很有滿足感,是眾多人人生中的快樂時光,這就是一段香港醫療史上重要的集體回憶!

其實所有的改變,都在成立前那兩年透過討論進行,醫院內分不同組別討論。當年手術室要探討日後手術室的管理方式,是由外科醫生、麻醉科醫生或護士領導,還要解決麻醉科醫生不足夠和加強麻醉科對外科的支援等。當時討論熱烈,你一言我一語,各有立場,有理性有感性,總之意見就是不同。去到今天,各間醫院手術室都由麻醉科領導。激烈討論過後,大家靜下來討論醫院其他服務時,有位外科醫生用「不打不相識」去形容手術室內的討論。這是真的,透過那場討論,彼此間認識加深,信任度加強,減少相互間的猜度,有難題提出來大家討論尋找解決方案。

是誰變了

麻醉科本身的發展在那段時間也快,在醫管局未來臨前就已作出很多改變,1990年推行急性痛症服務先導計劃,正式服務在1992年開展,日後亦走向亞專科化,所以對新管理思維接受程度高。

醫管局成立後的幾年是最輝煌年代。那時權力大幅下放到部門層面,亦因港美元掛鈎,香港處於經濟增長期,每年都有新資源開展服務,工資亦拾級而上。資源當然不會足夠,但足以造就新服務開展。那時有位早作私人執業的同事說,以前最有作為的醫生很快會離開政府轉為私營。醫管局成立後,有作為的醫生都留在醫管局發揮所長,精英都盡在公營系統內,有什麼奇難雜症還是回到醫管局吧。所以最近在社交媒體看到市民認為有本事的醫生都走到私人執業的看法後,很不是味兒!

接下來的九七金融風暴,資源增值計劃,新入職同事用另外的薪酬待遇聘請、合約制等,令大家回歸現實。不過我覺得資源短缺還是其次,整個機構文化開始改變,開始計較,薪酬待遇的差別對員工向心力的影響等對醫管局的衝擊更大。慢慢權力下放變成權力集中!

不知是醫管局變了,還是社會變了,還是自己變了?每次聽《海闊天空》的歌詞都有很大感觸!

 

[信 ● 健康] 捍衛健康非難事,健康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