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視力小偷」 青光眼 40歲以上高危

蘇長盛 黃偉雄 | 2019-06-18

青光眼又叫「視力小偷」,一直被錯誤理解為老人家的眼疾,其實任何年齡人士都有機會患上,它會引致視力衰退、視野收窄,嚴重者更會導致失明。根據世界衞生組織資料,青光眼是全球主要的致盲眼疾之一,在香港,估計每100個40歲以上人士便有3人患上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種視神經受損造成的病變,分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患者會突然感到眼球劇痛、頭痛作嘔;慢性患者初期沒明顯徵狀,容易延誤診治。

青光眼是不可以根治的。一旦神經細胞受到破壞,視覺功能便無法復元。所謂預防勝於治療,現時已有技術可及早發現問題,故此,定期檢查眼睛能有效保持眼睛健康。傳統概念認為眼壓在22度以下便正常,若只測試眼壓並不足夠,還需要檢查視覺神經頭、眼角膜厚薄、視野等。現時也會透過先進儀器檢查眼睛其他方面的情況。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簡稱OCT)是其中一種可檢查視網膜細胞及神經線厚薄程度的儀器。大大幫助診斷初期視覺神經受損情況,及是否有其他疾病引致視覺神經受損,能預早檢測青光眼。

眼內壓異常

眼科視光師在每天的驗眼過程中偶然也會遇見一些青光眼的疑似患者,他們一般的共通點是眼睛並沒有感到明顯的病徵和不適,例如最近有位58歲的陳女士(化名)因為眼鏡架壞了,需要重新驗配。她以前也會定期做眼睛健康檢查,平日戴眼鏡的視力亦十分清楚,但經過全面眼睛檢查後發現左右眼的眼內壓分別有22度和28度,另外眼睛的前房角都比較窄,並不適合做放大瞳孔檢查,建議讓眼睛休息過後再次量度眼內壓,之後左右眼的度數竟然上升到26度和39度,由於眼內壓異常超標,擔心是急性青光眼,她當時雖然沒有感到任何不適,亦建議立即轉介眼科專科醫生診治。後來專科醫生確診陳女士患上青光眼,除了需要滴降眼壓藥水,還建議做換晶體手術改善前房角收窄的情況,令眼內房水流出的通道可以擴闊,長遠會更有效穩定眼內壓,亦能夠避免出現閉角性青光眼的風險。陳女士幸好及時發現眼睛的問題,並得到適切的治療,避免因為眼內壓長期過高而令視覺神經永久受損。

另一個例子是45歲的王小姐(化名),在之前例行眼睛檢查發現視神經頭(Cup-to-Disc Ratio)的比例過大,眼內壓是18度左右,屬於正常範圍,她預約前來做有關青光眼的詳細檢查,包括視野分析圖分析、光學相干斷層掃描、量度眼角膜厚薄等。檢查結果發現視野圖沒有明顯的視野缺損情況,但透過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發現視網膜細胞及神經線都變薄了,屬於早期視覺神經受損的情況。

用藥物控制

有研究顯示視網膜細胞可能要壞死25%至35%才會有明顯的視野缺損徵狀,因此透過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檢查視覺神經的健康,可以比視野分析圖更早發現青光眼的病徵。王小姐是屬於慢性的「正常眼壓型青光眼」(Normal Tension Glaucoma)雖然她的視覺功能暫時尚算正常,但若果不及早治療,視神經細胞將進一步受損,視力及視野都會出現問題。建議定時使用青光眼藥水控制病情,避免視神經受損的情況進一步惡化,保存現有的視覺功能,要不然視野出現缺損或盲點便無法復元,亦會影響日常生活。

治療青光眼的基本原則是降低眼內壓,可透過不同的方法治療青光眼,把眼內壓降到目標水平,最常用的方法有藥物治療、激光治療及為患者進行手術。醫生也會因應病人所患的青光眼類別、程度、病歷及身體狀況,為他們提供最適合的治療方案。眼科視光師作為基礎醫療的提供者,角色是守護巿民眼睛健康,有把關的作用,當發現有懷疑青光眼的患者可轉介作進一步檢查和治療。大部分青光眼的個案都屬於慢性,他們需要長期使用藥物控制病情,當病情穩定下來,眼科視光師可繼續提供全面眼睛檢查,透過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及視野檢查監察視神經細胞厚薄及視覺功能的變化。

 

什麼人最易患青光眼

有青光眼家族病史、深近視或遠視,患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人士都是屬於青光眼的風險因素。另外長期服食或塗用類固醇類藥物亦有機會令眼壓上升而引起青光眼,所以需要定期監察眼壓等眼睛健康情況。研究顯示定期檢查眼睛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若屬以下類別人士,應提高警覺,及早預防:

•40歲或以上人士

•眼壓過高者

•有青光眼家族病史

•眼睛曾受傷

•有深度近視或遠視

•眼角膜比較薄

•需要長期使用類固醇的人

•患糖尿病、高血壓、睡眠窒息症、血液循環系統較差或其他全身性的疾病

 

撰文:蘇長盛_香港護眼眼科視光師

   黃偉雄_香港護眼眼科視光師

 

[信 ● 健康] 想行萬里路;先要眼晴好!【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有深度近視或遠視、患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等都是屬於青光眼的風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