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跌六寶」減長者跌倒風險

醫院管理局 | 2019-06-26
北區醫院職業治療部團隊與蓬瀛仙館於2017年推出「家居安老醫社協作計劃」。

長者一旦跌倒,後果可大可小,輕則引致骨折,若在獨處時發生,重則可能會因失救而導致死亡。北區醫院職業治療部與蓬瀛仙館合作,透過評估長者日常生活模式、改裝家居設備及持續的家居探訪,提升長者防跌意識,讓他們能安全地居家安老。計劃開展兩年已服務逾300人,當中190名長者的跌倒比率於14個月內有明顯改善,由20%大幅減至14%。

香港65歲或以上在社區居住的長者中,每年大約每5人便有1人跌倒,而跌倒的人當中,超過七成會因此受傷。75歲何婆婆需服食降血壓藥、心臟藥等至少4種藥物,去年在家中俯身執筷子時,失平衡跌倒致左肩骨裂,過往亦曾在半夜往廁所時跌倒,何婆婆坦言好驚跌死。北區醫院部門經理(職業治療)程偉建指,長者跌倒往往與個人病理狀況、藥物影響和生活習慣有關,而部份長者習慣攀高彎腰取物、用矮櫈洗澡等亦大大增加了跌倒風險。根據「跨理論模式」的行為改變策略,長者跌倒後的30天是最容易接受改變行為的黃金期,故須即時介入,教導正確的防跌方法,並且透過於6個月的跟進家訪,令行為改變持續。跌倒不是衰老的必然過程,只要適當改善家居環境安全,是可以預防的。

北區醫院和社福機構蓬瀛仙館2017年起合作推出「家居安老醫社協作計劃」,安排職業治療師為區內曾跌倒的60歲以上出院長者做家居評估,社福機構則按需要資助購置輔助器具,何婆婆正是計劃受惠者之一。
為何婆婆在家安裝「防跌六寶」的北區醫院一級職業治療師盧頴唐表示,廁所門檻屬於容易絆倒的地方,故在門檻上貼上「黃黑色」對比度高的標示貼;長者肌肉、骨骼及關節開始退化,反應及平衡力因而下降,使用長柄夾可以避免身體過度伸展而失去平衡;在洗手間和走廊加設扶手,可減低長者跌倒的機會。其餘較常用的防跌工具包括自動感應夜明燈、洗澡椅及防滑墊。


該計劃招募初老義工,經職業治療師培訓後,登門探訪長者,因大家年齡較近,較易與長者建立社區互助網絡。若在家訪時沒有職業治療師陪同,他們會執行職業治療師的指引,持續跟進長者出院後的行為習慣及家居環境等,避免長者過往的生活習慣故態復萌。初老義工透過參加計劃亦學習到不少防跌技巧,達致助人自助。

何婆婆是計劃受惠者之一,經職業治療師指導,何婆婆現已學會不少防跌技巧,有效減少跌倒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