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肯做致敏原測試

張傑醫生 | 2019-07-16

現代醫學講求證據,所以很多醫學的研究都要向「循證醫學」的方向進行,即是把最佳文獻證據、醫護人員的臨床經驗與患者的期望三者相結合,應用於臨床工作中。既然是這樣,醫生理論上應該盡可能安排各種測試去支持自己的診斷,可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其中一個例子就是致敏原測試。

致敏原測試的基本原理是找出測試者對某些物質有否反應過大,特別是指IgE抗體的相關反應。不過,這種測試的假陽性機會比較高,即是測試結果雖然有過敏反應,但是這種物質在真正臨床上是沒有致敏的反應。舉一個例子,孩子測試結果是對豬肉和雞肉呈陽性反應,但孩子可能從來未接觸過這種食物或者經常食用,從沒有相關的敏感反應。這就是假陽性。如果只是一兩種假陽性,可能還能接受,但若是幾種,父母就可能無所適從。如果真的要避開這些致敏原或戒口,可能沒有食物可以選擇。那麼,可以怎麼辦?

首先,醫生決不會用敏感測試作為一般篩查檢查,因為這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擔心。如果孩子真的有敏感症狀,而又比預期中的反覆和嚴重,就可以考慮測試。在測試前,先解釋假陽性的可能性,所以,有結果後,一定要由醫生解釋。如果懷疑是假陽性,可透過反覆地嘗試接觸或進食某物質,再看臨床的反應。

在實際的工作中,我們遇到有些個案自己找化驗所做這類致敏原測試,但因為錯誤理解結果而出現不需要也無謂的戒口,不但無助改善病情,也令大家對病情感到不必要的失望。故此,在決定是否做敏感測試前,還是問問醫生的意見。

作者為兒科專科醫生

[email protected]

 

[信 ● 健康] 敏原測試非易事,醫生教你辨真偽!【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