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產品助診斷房顫

馮永康醫生 | 2019-09-03
部分智能手機或手錶已能記錄單一心電圖,其品質跟醫院的心電圖沒多大分別。

一直以來,心電圖是確診心房顫動(AF)的最佳方法,但是一次性的心電圖難以確診間歇性AF。一些植入式的儀器,如植入式環路紀錄儀(ILR)可以解決以上部分問題,但始終要透過小手術安裝,大部分病人未必接受。部分智能手機或手錶已能記錄單一心電圖,其品質跟醫院的心電圖沒多大分別。一次性記錄心電圖可能幫助確診AF,但如何準確地記錄AF,甚至計算出一天內AF的時間(AF burden)在醫學上尤其重要,原因是AF burden跟中風的可能有着莫大關係。

一項名為ASSERT的研究在2017年《歐洲心臟期刊》發表,包括超過2500名病人的起搏器或埋置式除顫器的儀器心電訊號分析,這些病人從來沒有確診AF。其研究結果顯示,若病人曾被這些心臟儀器記錄一次超過24小時的AF,其中風的機會比沒有AF的病人高出3.2倍,但那些AF時間少於24小時的病人跟沒有AF的中風機會大致相若。此研究確定了沒有引起病徵的長時間AF可引致中風。同類型研究結果也在2018年《美國醫學期刊》發表,高AF burden引致中風的機會率比其他傳統中風風險因素還要高。

今年5月美國《循環》期刊,發表利用智能手錶加上一項名為KardiaBand的微型裝置記錄的AF burden,跟ILR作對比研究。這儀器主要計算出病人的活動及心跳情況加上記錄下的心電圖作數據分析。這些病人全都已接受ILR手術,結果顯示,智能手錶檢測AF的能力達97.5%,而AF時間長短跟ILR比較更達97.7%。換句話說,這些完全不帶入侵性的智能手錶能準確地診斷AF,令醫護人員詳細地了解每位病人的AF burden。這些產品能更加普及地應用於大部分人身上,可以推論,這些智能手錶可以幫助心臟科醫生為病人提供更準確的診斷及治療效果。

作者為心臟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捍衛健康非難事,健康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