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習俗食芋頭(上)

李思齊教授 | 2019-09-10
中秋節食芋頭是傳統習俗,寓意美好,兼可養生。

中秋節是華人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僅次於春節,在這萬家團圓的節日,賞月、吃月餅、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已久。中秋節還有食芋頭的傳統,若了解其寓意,便會覺得中秋節不單吃月餅,還要吃寓意好的芋頭。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有很多種,其中有一個是與農業生產相關,筆者認為比較合理。因為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國家,民間老百姓最為關心的就是收成好壞。秋天是收穫的季節,「莊稼成熟曰秋」,農曆八月十五前後,農作物相繼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就將八月十五作為節日,感謝土地神和祖先的保佑。在中國很多地方,農民用芋頭來祭拜祖先。據《潮州府誌》載「中秋玩月,剝芋食之,謂之剝鬼皮」,原來中秋食芋頭還有辟邪消災的深意。

仲秋之月養衰老

據《禮記》載「仲秋之月養衰老」,而芋頭是中秋節養生的應時食物,故而民間形成中秋食芋頭的習俗。

芋頭,又叫芋艿,古稱蹲鴟。據《史記.貨殖列傳》載:「岷山之下沃野千里,下有蹲鴟,至死不飢。」在歷史上,有人因這一古稱鬧過笑話。唐代著名詩人張九齡託人給某朋友送一些上等芋頭,在信中寫道:「茲託人送上蹲鴟若干,敬祈笑納。」不久,朋友在回信中將蹲鴟當作惡鳥,因此鬧了笑話。

張九齡官居宰相,送好友芋頭,可見這種如今菜市場常見的食材非常受古人重視。這是因為芋頭既是美食,又是良藥。芋頭滑、軟、酥、綿,味道鮮美,蒸、煮、燉、炒、烤、炸均可,葷素鹹甜皆宜。中醫認為,芋頭性味甘辛,入脾、胃經。據《新修本草》載「(芋頭)寬腸胃,充肌膚,滑中」,《本草綱目》載:「芋子寬腸胃、療煩熱、破宿血、去死肌。」即認為芋頭有補氣益腎、少食助消化、和脾健胃、破血散結、清熱化痰、通便等功效,是藥食兩用的佳品。

應節「芋頭老鴨湯」

宋代民間流傳一首民謠:「深夜一爐火,渾家團欒坐,煨得芋頭熱,天子不如我。」對芋頭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民間芋頭的食用方法多種多樣,比較有名的菜式為:芋頭扣肉、芋泥金爪、柿霜芋泥、椒麻芋頭、排骨芋頭湯、芋頭雞汁等。筆者在此推薦一個民間中秋節常食、對付秋燥的飲食良方:「芋頭老鴨湯」。

材料:芋頭適量、兩年以上老鴨一隻、火腿、香菇、筍乾、葱、薑、料酒、鹽等適量。

做法:1.先將鴨子切塊洗淨,放入冷水中燒開,撈去浮末,加葱、薑、料酒適量,燉2小時;2.芋頭切塊,香菇、筍乾洗淨切丁,放入鍋中同燉30分鐘;3.出鍋前放入鹽調味。

芋頭和其他食材的量,可以根據食用人數來調整。芋頭補中益氣;老鴨因常年在水中,性偏涼,有滋五臟之陽、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的功效,故此湯養陰補虛、養胃寬腸、潤燥理氣,不管男女老少均可食用,是秋季防燥的滋補佳餚。尤其適宜體質虛弱、食慾不振、大便乾燥、咽乾口渴者食用。

但筆者提醒,虛寒、胃部冷痛、腹瀉、寒性痛結者,以及動脈硬化、慢性腸炎、感冒患者等不宜食用。

作者專研宮廷秘方

研究員:文芊

 

[信 ● 健康] 應節食物可養生? 健康貼士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