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與死的心理分析

陳仲謀醫生 | 2019-09-17
2011至2014年,港人的抑鬱指數為1.6%;2019年抑鬱指數跳升至9.1%。

生存和死亡在人類心底,是其中最尖銳的對立面。有人用盡方法掙扎求生,所謂「螻蟻尚且偷生」;另一方面,卻有人為理想可以「寧為玉碎,不作瓦全」。生與死,這個深奧問題,歷來有很多賢人智者窮一生之力研究也得不到廣為接受的答案。現實中,求生的人遠多於求死的人。可惜,自殺的數字在全球人口比例上沒有下降的趨勢,所以有些專家組織了「國際防止自殺協會」(IASP),針對人類持續自殺的現象進行研究,並把每年9月10日定為「世界防止自殺日」。

「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中心」(CSRP)是IASP的成員,以「同心協力,預防自殺」為題,召開記者招待會,公布本港最新的自殺數據,並有若干分析。

該報告有很多資料,但有3個重點最值得注意:

一是香港的標準自殺率是9.5,比國際水平的10.5為低。

二是15至24歲全日制學生的自殺案件於5年內(2012至2016年)由19宗增至29宗,而自殺率增幅達75%。

三是香港2018年整體的自殺率比2017年低。

持份者對整份報告,相信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悲;喜者是整體的自殺數字降低,證明各NGO的努力沒有白費;悲者是學生的自殺率大幅提高,學校教育不能正常發揮屏障和支援作用,令人失望。

抑鬱指數遽升

如果讀者不是善忘的話,應該會記得本專欄曾經兩次引用港大公共衞生學院在7月份公布的研究:2011至2014年,港人的抑鬱指數為1.6%;2014年「雨傘運動」後,抑鬱指數增至5.3%,而自殺風險為3.6%;2019年抑鬱指數跳升至9.1%,同時自殺風險亦提高至4.6%。

從這兩所可足信賴的機構的研究結果,不得不使業界擔心,加上現在的社會動盪,勢頭好像沒完沒了,青年人自殺的飆升,有點像「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情景。自殺的原因很複雜,很難說得清楚。根據全球的研究,「自殺成功的人」大約85%至90%是罹患精神病,而當中具有抑鬱症性質的佔70%。患上抑鬱症的病人估計約有七分一,有自尋短見的意圖。

人類雖然是萬物之靈,其實和所有動物一樣,在正常情況下(除非在長期病患的痛苦中),求生的動力是會完全壓制尋死的動機。少數不在上述情形自殺的人,原因大多數和心理有關,例如失戀、喪親、孤獨或是為了追尋崇高的理想而犧牲,例如屈原自沉於汨羅江。

由上述因心理問題而出現的生死抉擇,筆者嘗試以「精神分析學」(Psychoanalysis)的鼻祖、精神科醫生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學說,為各位提供「生與死」其中一個值得參考的概念。這位猶太裔奧地利學者認為人們內心中有兩種原生動力(Basic Instinct), 互相制衡,它們不但直接影響個人的行為,甚至左右整個世界的發展進程。

第一種是「生之原欲」(Libido),當中包括愛情、生命和創造。

第二種是「死之原欲」(Morbido或Thanatos),象徵死亡、殺戮、戰爭和破壞。環顧中外歷史,人類的文明進化,都朝着這兩種力量循環變化,以螺旋形發展,就好像《易經》中的陰陽相濟,以第一卦「乾卦」為例,由「潛龍勿用」到「飛龍在天」,都以正反的兩種力量互動,衍生變化。「有生必有死,有死才有生」。IASP指出全球每40秒就有一個人自殺身亡,自然令人傷心難過,但也幾乎每一秒鐘內都有新生嬰兒呱呱墜地。聯合國推算地球的人口將會很快超過100億大關,各種資源將不敷應用,所以人的生死,在廣義的角度來看是中性,而不帶有褒貶的意味。

問題的核心是不是「死得其所」,俗語是「抵唔抵死」?上世紀兩次世界大戰,大量人口因戰爭而死亡是無可避免的。但以現在香港的生活環境和經濟條件,有相當多的青年和學生枉死,就是很不值得了,因為這是可以盡量避免的!

佛洛依德除了創立「生死原欲」的概念外,還說明人類有3種不同的「原動力」:

1.「真我」(Ego):與現實接觸互動的我,受外在法律和文化所制約。例如:香港人一般會遵照交通燈的指示橫過馬路,但當時間趕急或無車輛駛近,便會違反守則。

2.「原我」(Id):是原始的我,受生理操縱,餓了就會哭,隨時便溺,不受規範制約。例如:唐朝安史之亂,叛將秦宗權部隊缺糧,便以鹽醃屍體為軍糧。

3.「超我」(Super-ego):受到道德、文化和法律的薰陶,會寧願犧牲自己個人的利益,去成全大眾的福祉,或宣揚某種思想。例如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希臘哲學始祖蘇格拉底為了堅持己見,不惜以死明志。

盡人事聽天命

根據佛洛伊德的觀察,「超我」和「原我」不斷在人的腦海中角力,取得平衡後,便是經常出現於現實的「真我」。

上述的3種「我」和兩種「原欲」,持續相互作用,此消彼長,造成花花世界,更會出現不能被人所預料得到的變化——「新世界」。「新世界」對整體人類是禍?是福?是好?是壞?至於改變世界,絕大多數人民根本無從參與。這不是空喊民主自由就可以得到的,但我們應該仍然能夠「獨善其身」,更有責任幫助身邊的親朋戚友。

現在香港風雨飄搖,港人要用平常心去「安身立命」,因為我們並沒有權力去解決大局的問題。

有小部分人能走遍世界,尋找理想的「世外桃源」,但大部人都繼續留守這塊尺寸之地。面對我們不能控制的形勢,可以做的仍然不少,例如謹守崗位,努力工作;抗拒暴力,不聽謠言;修補撕裂,促進和諧。如果發現有人情緒出現問題,必須主動聆聽他們訴苦,做一個稱職的「聆聽者」,給予恰如其分的支持和安慰;並鼓勵他們接受專業人士的醫治和輔導。日治的三年零八個月黑暗歲月,香港都能安然渡過,所以我們應該有信心重新刷亮「東方之珠」的光芒。

《老子》:「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是至理明言,「盡人事,聽天命」更是最直接,最正確的道理。

撰文 : 陳仲謀醫生_香港精神健康議會召集人、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

 

[信健康] 捍衛精神健康,醫生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