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補撕裂

陳仲謀醫生 | 2019-10-15
在權利紛爭的環境裏,仇恨日深,「止暴制亂」就困難得多。(路透圖片)

香港自6月初開始的「社會撕裂」,到現在已經4個月,形勢不但沒有好轉,而且愈趨嚴峻,有看不到出路的悲觀現象,有人甚至預測這顆「東方之珠」會從此星塵隕落。不錯,一個社會中的各方面不願拋下成見,互相退讓,必定會勢成水火,不共戴天,造成沒完沒了的敵對,對雙方都沒有好處,甚至會玉石俱焚,例如釀成敍利亞、伊拉克、阿富汗和也門等經年累月、傷亡慘重的內戰。

港人派系之間的分裂,雖然不可能導致成千上萬的難民顛沛流離,但綜觀近日暴力的迅速升溫:縱火、堵路、破壞公共設施和某些私營機構的行為,以及警方的反制措施,情形跡近「小型內戰」。內戰不但造成難以估計的經濟損失,還會在敵對雙方的心中劃出一條難以跨越的鴻溝,時間愈長,距離愈大。

很多有識之士曾紛紛提出高見,希望止息今日的動亂,但都得不到實質的回應,因為政府已失去以前的權威,社會又缺乏德高望重、為雙方都接受的賢達從中斡旋。

撕裂分三台階

這次由《逃犯條例》修訂所引起的社會動盪,有人斷言是幾年前「雨傘運動」的餘波未了,亦有人認為是香港內部歷年累積「深層次矛盾」的爆發,例如住房困難、貧富懸殊和年輕人缺乏向上流動等,其中問題千絲萬縷。本文只集中從心理角度分析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撕裂,並提出可行的修補意見。

人類之間的心理對立,以至於撕裂可分為3個台階(個人之間、社群之間和國族之間),當中總離不開對峙雙方的關係,由矛盾以至於撕裂。在發展過程中有明顯的前因,實質上的後果,更有預期之內的深遠影響(無論問題有否得到圓滿的解決)。追本溯源,爭執的導火線也分為主觀的分歧(信仰、信念)及客觀的差異(利益、權利)。

第一是個人之間的糾紛,而最突出就是夫婦關係的破裂(香港現時的離婚率接近50%)。夫婦因為各種原因,感情變淡或發生衝突,是主觀思想的影響;而有「第三者」介入是主要的客觀因素。考慮是否離婚的客觀條件,多數涉及財產的分配及子女的撫養權,而主觀的心理轇轕就視乎對新歡舊愛的取捨和選擇。婚姻輔導員在這方面的協調作用可能舉足輕重。今年初,有著名的演藝界夫婦,因男方出軌,婚姻面臨破裂,幸好男方公開承認錯誤並請求原諒,終於能夠「覆水能收」。

現在部分香港家庭「黃藍對立」,破壞倫理關係,如果家長有識見,保持中立客觀,便有機會維持家庭成員之間的和諧,防止有人各走極端,反目成仇。舉一反三,修補撕裂的重點在於雙方有沒有自省能力及勇於認錯的勇氣,而有公信力的調停者應該有着關鍵性的作用。

第二是群體之間利益的衝突,在太平盛世中,求同存異容易;在權利紛爭的環境裏,仇恨日深,「止暴制亂」就困難得多了。泰國「紅衫軍」(東北鄉村農民)和「黃衫軍」(城市中產居民)的衝突,似乎是階級和經濟利益的糾紛;現在香港「黃絲」和「藍絲」的鬥爭,學者未有公論是什麼原因,有人主張是「世代之爭」和「既得利益者」的自保反應。

筆者嘗試以舊香港社會的形態,分析新香港的矛盾紛爭,並提出可供參考的解決辦法。香港的黑社會源於清初的反清復明的地下組織,以民族主義和兄弟之間的義氣作為團結力量。香港殖民時代的黑社會已經完全變質,以黃、賭、毒和收保護費牟取暴利。他們唯一的凝聚力量除了相互的利益外,還有賴於一種中國傳統的「長幼有序」,成員在「關二哥」(關雲長)的塑像面前「斬雞頭,燒黃紙」,就是要強調義氣。

當不同派系的黑社會因爭地盤引起械鬥,導致傷亡,而敵對雙方的「龍頭大哥」(香主)不能協商,達成和解,都會邀請全港「德高望重」的前輩(叔父)召開秘密大會,平心靜氣、理性地分析當時的形勢,以大局為重,擺平糾紛。義氣和大多數人的利益便是黑道中人的生存之道。

由2014年至今,「藍絲」和「黃絲」的對立,問題比黑社會爭地盤複雜得多,更無法找到妥協的餘地,而特區政府又不能扮演調停人(叔父)的角色,使到目前的衝突沒有出路。如果大家都同意香港事情最好由香港人自己解決的話,雙方一定要捐棄成見,犧牲部分成員的利益,讓大家都信任的人出任調停人,例如前任終審法院首席大法官李國能,召開閉門會議商討解決的辦法。

有能之士調解

筆者相信如果「外面力量」停止干預本港事務,大部分港人都同意以大局為重,必須放棄私利,因為長期的鬥爭,只有兩敗俱傷的局面。

香港這片彈丸之地,4個月的鬥爭已引起世界注意;世界頭兩名經濟巨人──中美兩國兩年來的貿易戰已演變成為雙方全面的鬥爭,爭做全球「大哥」的野心昭然若揭,響起了「第二次冷戰」和全世界經濟衰退的警號。聯合國和所有愛好和平的人都應該挺身而出擔當調停人,正如16歲的瑞典少女,為了環保而作出的和平抗爭。

《三國演義》中,最出色的人物可算是諸葛亮,而他也是一位無與倫比的調停人。調停人洞悉雙方的心理和共同利益,營造求同存異的氛圍,達成槍頭一致對外的形勢。他在赤壁之戰中先有「舌戰群儒」,後有「巧借東風」與東吳合作,大破曹操,奪取荊州,氣死周瑜;但亦透過渡江祭奠周郎,促使蜀、吳重修舊好。劉備為關羽復仇,出兵討伐東吳,不幸大敗,在白帝城病歿。於是吳、蜀變成死敵。孔明接受遺命,洞悉形勢,不計前嫌,主動向孫權提出復交,以便對付共同的敵人──曹魏。

歷史雖然不會重複,但可作殷鑑,多難解決的問題都可以找到辦法,只要有權能的人清醒理智,忍辱負重,犧牲小我,完成大我,成功必然在望!

尋求和解,是當前急務;找出調停人和共同利益,是先決條件。

撰文: 陳仲謀醫生_香港精神健康議會召集人、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

 

[信健康] 捍衛健康非難事,心理健康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