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改革.健康中國.治欲病(一)

黃譚智媛 | 2019-10-19
過去十年,中國在改善衞生服務公平性和加強對個人財務保護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新華社圖片)

在9月28日出版的Lancet專題期刊上,刊登了對中國醫療改革進行獨立評估的論文。這是從2009年以來,Lancet第九次以中國為主題的特刊,去評估中國醫改的進程,也配合在成都舉辦的第五次Lancet與中國醫學科學院的健康會議(10月19至20日)。

在〈中國新醫改的十年:全民健康覆蓋的成就、經驗與挑戰〉一文中,研究團隊寫道:2009年,中國啟動醫藥衞生體制改革,提出向全民提供公平且優質的基本醫療衞生服務、降低群眾疾病經濟負擔。醫改的第一階段(2009至2011年)強調擴大社會醫療保險,實現全民醫保覆蓋,健全基礎設施;第二階段(2012年起)改革服務提供體系,包括:(1)公立醫院改革,取消藥品加成,調整醫療服務收費標準,改革供方支付和治理架構;(2)改革以醫院為中心、以治療為基礎的醫療服務體系。

實質進展

研究團隊發現,由2008至2017年, 中國政府在衞生領域的支出(GHE)從3590億元人民幣提升到1.52萬億元人民幣,增長了四倍,佔政府財政支出的比例從5.7%增加到7.5%,佔總體GDP的比例從1.1%增加到1.8%。

他們在評估時提出了兩個關鍵問題:政府大量的投入是否為其人民帶來了相應的實惠?是否實現了人人享有公平優質的基本醫療衞生服務,並獲得足夠財務風險保護的既定目標?

過去十年,中國在改善衞生服務公平性和加強對個人財務保護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但是醫改在服務質量、效率、慢性病防控、費用控制和公眾滿意度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在這一專題期刊上,也包括四個主題內容:1、2018年協和啟動醫學教育體系改革,變為「4+4」模式;2、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控制策略,2030降低吸煙率至20%;3、以基層醫療為基礎的結合醫療體系;4、需要解決罕見疾病用藥費用來源問題。

改革關鍵

團隊建議:1、結合醫保局戰略性購買策略及信息技術;2、保障非基本醫療衞生服務的商業醫療保險;3、通過協調醫院與基層衞生服務體系的激勵機制和治理;4、建立醫社照護的四級服務;5、為地方政府政策實施提供指導;6、改善基層衞生服務的質量;7、倡導預防和健康維護的價值;8、試點建立以基層醫療衞生為基礎的整合型服務體系。最後這一點也與專題第三點吻合。

醫藥衞生體制改革是中國建設「健康中國」宏偉目標的關鍵一環。2016年,發布《健康中國2030 規劃綱要》作為國家衞生發展的長期戰略,此規劃建立的基礎是:健康的人口對於實現中國的長期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至關重要。與可持續發展目標類似,它涵蓋了除與健康和保健相關的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在內的其他戰略,包括疾病預防、健康促進、健康老齡化、健康飲食和體育鍛煉、綠化環境以及全面公平。它還需要多部門的協作來解決諸如控煙、酒,環境改善和城市規劃等與健康相關的優先事項。

五大方向

在2019年5月全國醫改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批示及孫春蘭副總理指示的五大方向如下:

1、深入實施健康中國,廣泛開展健康促進(慢病防治,預防為主);

2、藥品採購和保險支付(醫保改革);

3、醫療服務改革:包括區域醫療中心、互聯網+醫療、社會辦醫(供給端改革);

4、發揮中醫藥防治優勢,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需求降低);

5、解決看病難,看病貴,醫療扶貧。

「五大方向」的內容,不但把文章中倡議的策略落實,更強調中醫藥可降低需求的功能,再以醫療扶貧回應世衞「全民健康」,以及「健康中國」的全面公平目標。

在香港,最近兩個智庫(團結香港基金會和智經研究中心)也發表了醫療改革建議書,可否借鑑建議書中提出的問題與方案及考慮因素與國家醫改的策略碰撞、尋找異同從而與世界接軌?

保護民康

完稿這一天剛好是星期三,2019《施政報告》出爐的日子,在附篇中,欣見24項醫療措施的進展。在報告2019-2020工作的「保護民康」下只有4段,包括「不常見疾病」、「職業康復服務」和「地區康健中心」,而沒有針對智庫建議的宏觀改革。

「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香港醫療體制是否已病呢?

撰文 : 黃譚智媛_香港大學醫學院榮譽教授

 

[信健康] 醫療改革引領宏大目標? 健康資訊派上用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