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探索(四)

青斯 | 2019-11-09
人本性矛盾,沒有絕對的頑皮,也沒絕對的乖巧。(作者供圖)

人生充滿矛盾,而人性更充滿矛盾,有正反雙方或做與不做的矛盾。道家的陰陽學說,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正好解說這矛盾的本性,這是道家對人類最大的貢獻。世上沒絕對的好人,也沒絕對的壞人,好中有壞,壞中有好,極矛盾嗎?除了這好壞本身的相對性外,無數心理學實驗都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行為易受環境影響。最近香港鬧得熱烘烘的《禁蒙面法》,正是顯現這道理。在面具掩飾下,或在沒有人認識自己的地方,好人也會做壞事!

壓力過多

我有個理論。主宰我們應否採取行動,主要看腦袋內腦細胞,在那刻究竟是受刺激性作用主導,還是受壓抑性作用主導。每個腦細胞,在同時間內都受其他腦細胞影響,有些會刺激這腦細胞,令其更活躍,有些會壓抑令其平靜下來。若刺激性居多,這腦細胞就受到刺激,從而影響其可控制的腦細胞。最終會否採取行動,就視乎究竟刺激性最終取勝,還是壓抑性取勝,就算是51%對49%,還是51%取勝。這僅僅取勝的情況翻來覆去,互有勝負,一面倒情況甚少出現。這或可解釋人為何會這般矛盾!

矛盾根源在於原始獸性、慾望和文明道德觀的衝突。動物本性是求生存,保護自己繁衍自我族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首先是求溫飽。當自制力差時,容易由原始獸性取主導。羅賓斯的六個需求也盡顯矛盾本質,既要確定感,但若整個人生都如是,又覺枯燥乏味,要去找刺激,婚外情是個例子。

我作為醫院一把手時,會定期與不同組別員工見面共進午餐,這次是和專職醫療的支援員工。大家坐下來後就向我大吐苦水,充斥着無窮的負面情緒,機構和上司怎樣待薄他們等等,我覺得這樣談下去,對雙方沒好處,就反問他們工作上最開心最有滿足感是些什麼?他們異口同聲說是回內地做義工。我對這義工活動熟悉,就反問這義工挺辛苦的,每天都要工作十多小時,既沒工資又要用自己假期,為何會有滿足感呢?當下靜了片刻!我再問出意義才是缺乏滿足感的主因,並非工作量。整個談話重心得以扭轉!幾個月後和他們再見面時,我再向滿足感這話題探討,其中一位同事說其實少量的挑戰是好的,能帶來很大的成就感,就不可以有太多刺激。這矛盾和壓力不是如出一轍嗎?少量的壓力能加強我們的表現,但壓力過多時就會令表現下降!

理解這矛盾人性,可令我們不會過於自責,不去埋怨自己為何總是舉棋不定!這是人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