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檢測科技 提高肺癌病人存活率

2019-11-18
世界肺癌聯盟於2001年將每年的11月定為「國際肺癌關注月」,呼籲全球重視肺癌防治。

世界肺癌聯盟於2001年將每年的11月定為「國際肺癌關注月」,呼籲全球重視肺癌防治;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首次證實,大氣污染會對人類致癌,和煙草、紫外線同列為確定致癌物質,且獲得許多國家響應,乃訂每年11月17日為世界肺癌日。

其實肺癌一直在香港肆虐,是本港男性中第二位最常見的癌症,女性則是第三位,其數字僅次於乳癌及大腸癌。 單在2016年便有3780人死於此病,新確診個案亦接近5000宗。儘管現今的醫學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但化療、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等均不能徹底根治肺癌,不過若在病變早期發現,肺癌患者存活時間比起以往則可大大提高﹕一期病變如立即治療,5年存活率可高達70%至90%;若確診時已屆3至4期,5年存活率會下跌至15%。

最大問題是,肺癌這種病在早期多數沒有明顯徵狀,發現患病時往往已錯失接受根治性治療的黃金時間。所以對於高危一族,如有吸煙習慣、近親曾患肺癌等人士,絕對要定期作出檢測,若有病變即可在早期進行治療

近年漸趨普及的低劑量電腦掃描檢測(low dose CT lung scan),可減低肺癌死亡率兩成或以上。只因這種新科技可以找出小至3毫米直徑的腫瘤之餘,亦避免了病人承受過量輻射的威脅﹕每次低劑量電腦掃描的輻射度,大槪等於照了幾張X光片。

而過去兩年,被形容為「肺部GPS」的電磁導航支氣管鏡技術(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Bronchoscopy, ENB)亦被引進香港,透過電腦掃描製成肺部電子地圖,醫生能精準地操控支氣管內窺鏡深入肺部繁多又複雜的分支,直達懷疑病變的地方抽取組織檢查,最近更加入實時呼吸調節功能,縮短檢測時間,也減少了病人所承受的輻射。
科技的進步,絕對是病人之福,唯預防勝於治療是不變鐵律,健康的生活作適、均衡飲食加上正面的思維,是最好的靈丹妙藥。

對於高危一族,如有吸煙習慣、近親曾患肺癌等人士,絕對要定期作出檢測,若有肺癌病變即可在早期進行治療。

近年漸趨普及的低劑量電腦掃描檢測(low dose CT lung scan),可減低肺癌死亡率兩成或以上。只因這種新科技可以找出小至3毫米直徑的腫瘤之餘,亦避免了病人承受過量輻射的威脅。

過去兩年,被形容為「肺部GPS」的電磁導航支氣管鏡技術(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Bronchoscopy, ENB)亦被引進香港,透過電腦掃描製成肺部電子地圖,醫生能精準地操控支氣管內窺鏡深入肺部繁多又複雜的分支,直達懷疑病變的地方抽取組織檢查。(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