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杯水的另一個比喻

莊婉瑜博士 | 2019-12-13
如果可以抱着接納的態度對待負面情緒,也許會有全新的觀點看待當前的苦難。

讀上一篇〈與負面想法可共存?〉文章,也許大家在想:我們不是一直學習希望改變想法或解決問題,來減少壓力造成的情緒嗎?筆者在此分享一個帶接納與承諾治療(ACT)家長小組的小實驗,以便大家體驗「與負面想法共存」的意義。

那天湊巧每位家長都帶了自己的水樽,筆者就邀請家長把水樽舉起來,問大家覺得自己的水樽有多重,答案從100到500毫升都有,一般都說「不是太重吧!」接着,筆者邀請他們拿水樽大概一分鐘,大家都覺得還是不重。3分鐘後,一些家長說:「我可以放下來嗎?」5分鐘後,差不多所有家長都說他們的手感到很麻痹,嚷着說:「很重啊!我不想舉起它了!」接着我就說:「其實水樽的重量並不重要,這水樽多重,其實和你拿的時間長短有關。只拿一分鐘,這水樽並不重,邀請你們拿一小時,相信你們已離開這個小組了。其實負面想法如內疚、自責,就像手上的水樽,偶然讓負面想法佔據我們一下,有如剛才舉它一會兒,沒什麼問題。再待久一點,負面想法會變得愈來愈重,我們會感到無力,猶如剛才手臂麻痹的感覺一樣。你整個身心只關注舉起水樽這件事情,將注意力集中在其他重要事情上有多困難,甚至錯過不少在親職生涯上重要的人和事。如果我邀請你們把手上的水樽平放大腿上,那麼你的感覺會如何?水樽有如負面想法一樣仍然存在,但放在大髀上與剛才的拿起比較,哪一種體驗令你更專注去做你覺得重要的事?例如聽我們的ACT課程。現在試試移動你的手臂和手,擁抱你愛的孩子是否容易得多?」

對於ACT來說,如果可以抱着接納的態度、正念接觸此時此刻,擺脫慣性想法的束縛,進而釐清自己重要人生價值及承諾採取行動改變,也許會有全新的觀點看待當前的苦難。

作者為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信健康] 捍衛健康非難事,心理健康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