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患者抑鬱風險高

陳湧醫生 | 2019-12-17

銀屑病患者皮膚上會出現紅腫、皮屑,遠看如牛皮乾燥,故得名「牛皮癬」。雖被稱為「癬」,但銀屑病其實不會傳染,惜不少患者仍備受歧視,甚至自卑得不敢外出,抑鬱風險較正常人高一倍。

近年,生物製劑是針對銀屑病的常用藥物,但舊一代藥物持久性不足,患者往往使用一兩年後便出現抗藥性,藥效下降,令牛皮癬再現,心理再受折磨。近年出現的新一代抗IL-23生物製劑,更能針對發炎源頭,八成半患者用藥3年後達PASI90(身上鱗屑、紅腫等發炎情況改善達90%),接近完全清除,更有一半患者達PASI100(完全清除),助患者持久穩定病情。

攻擊關節增「四高」問題

銀屑病因免疫系統失調所致,令皮膚持續發炎及增生,引致皮屑問題,患者皮膚通常又紅又癢,不少人因此混淆銀屑病和濕疹。

其實,在臨床上,濕疹的痕癢問題一般較嚴重,甚至會痕癢得影響睡眠,脫皮情況相對較少,鱗屑邊界較模糊。銀屑病的鱗屑邊界則較清晰,更大的分別是會影響內臟,因為免疫系統失調亦會導致炎症,例如銀屑病關節炎、眼睛發炎和腸道發炎等,早前有年約40歲的銀屑患者併發關節炎,手部變歪,扣鈕都有困難,對生活造成不便。

銀屑病亦容易引起新陳代謝問題,增加「四高」風險,包括高膽固醇、高血壓、高血糖和體重增加,增加中風和心臟病機會。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滿布皮屑的外表,令患者心情變差,喪失自信,研究指出,銀屑病患者患抑鬱的風險較普通人高一倍。

銀屑病影響外觀,有時令患者備受歧視,抑鬱風險較常人高。

銀屑病雖不能根治,但可透過藥物控制病情。醫生會按影響範圍、紅腫程度、鱗屑多少及鱗屑厚薄評估嚴重程度。若只屬輕微,可簡單以曬太陽、多塗潤膚膏改善;較嚴重則要用外塗類固醇藥物,但會導致令皮膚變薄的副作用;若類固醇無效,只能轉用藥效較重的口服藥物,但口服藥針對壓抑免疫系統,可令患者抵抗力變差,影響肝臟或腎臟,服藥期間需定期驗血監測,一旦發現肝功能出現問題,便要停藥,令患者不能持續安心地服藥,而口服藥治療效果亦較低,10名服藥患者中,僅5人病情可改善七成半。

生物製劑抑發炎因子

因此,較嚴重的患者會建議生物製劑治療,通過皮下注射,針對抑制患者體內過多的IL-17、IL-23白介素等發炎因子。簡單來說,患者之所以發病,是由於體內的IL-23令T細胞活躍,從而產生IL-17,刺激皮膚發炎和增生。

傳統生物製劑針對抑制前線的IL-17,但要注意的是,消除過多IL-17會引起真菌感染問題,患者亦可能出現腸道發炎,而且藥效有限,患者通常在一兩年後便出現抗藥性,藥效逐漸降低,病情又再反覆,要轉藥控制病情,惟市面上有效控制銀屑病的藥物不多,頻繁轉藥代表少一個希望,故藥效長久對患者十分重要。

新一代生物製劑抑制IL-23白介素較接近發病源頭,抑制IL-23可有效減少發炎因子。有研究顯示,新型生物製劑較傳統的療效理想,研究顯示注射藥物2周後已快速見效,七成以上患者使用抗IL-23生物製劑後16周達PASI90。

上文所提及,藥效持續性對銀屑病患者而言極重要,新型生物製劑仍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3年後仍有一半患者得以維持PASI100,3年間「免於銀屑」,絕對是對患者的一大好消息。而且新型生物製劑副作用亦較少,僅為注射位置出現紅腫,較少影響免疫系統,亦未有研究證實會增加患癌風險。

完全好轉重拾家庭樂

一名60歲男士患有銀屑病30年,一直只屬輕微程度,但5年前情況突然轉差,使用外塗藥膏和傳統中藥治療均沒有好轉,發炎皮膚變得愈來愈痕癢,在炎炎夏日,外出都因為牛皮癬而尷尬得不敢穿短衫短褲。他一直以來的心願是可以陪伴孫女游泳,最終決定注射生物製劑,僅注射兩次,皮屑問題便完全消除,現時仍持續接受治療控制病情,回復自信後更攜孫女到池邊暢泳,一嘗「爺孫樂」。

撰文 : 陳湧醫生_皮膚科專科

 

使用抗IL-23生物製劑前(左)及 使用抗IL-23生物製劑後(右)。(作者圖片)

較嚴重的患者會建議生物製劑治療,通過皮下注射,針對抑制患者體內過多的IL-17、IL-23白介素等發炎因子。(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