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活體捐贈 為至愛提供多一個機會

李錦滔教授 | 2019-12-25
捐贈手術用微創方式進行,傷口很小而復元時間很快,做完手術後一至兩個星期傷口癒合後便可以擔任一般文職工作。

本港輪候器官病人者眾,但「遺體捐贈」及「活體捐贈」的數量均嚴重不足。以腎臟捐贈為例,現時有超過2300名腎病患者等待合適的腎臟進行移植,今年1月至6月有21宗腎臟捐贈個案,當中只有7宗是親屬間的「活體捐贈」。「活體捐贈」情況未如理想涉及的因素很多,其中一個原因是捐贈者擔心捐出器官後會對身體有負面影響。國際文獻及本地的臨床經驗均證實,活體捐贈對身體的影響甚微,手術亦不會影響工作及生兒育女等日常生活。

在香港,「活體捐贈」器官主要為肝臟及腎臟,而捐贈者的身份亦有限制,主要是來自兩種親屬關係。第一種是有基因遺傳關係的「直系親屬」,所指的是父母與子女,或者兄弟姊妹間的捐贈個案。醫生在進行器官移植手術前會先為捐贈者及受贈者做基因配對,腎臟移植主要看6個基因,這6個基因有一半來自父親,有一半來自母親。父母捐腎給子女最少有一半基因吻合,因此直系親屬個案成功配對的機會很大。

每3個月配對一次

至於兄弟姊妹間的捐贈,捐、受雙方分別也接受父親或母親的一半基因,以或然率計算有四分一機會基因是完全一樣的;四分一機會是完全不一樣,另有一半機會是50%吻合。除了「直系親屬」外,另一種親屬的關係是「情感關係」,泛指的是夫妻關係,這情況下基因吻合的或然率相對低,但並不代表完全沒有機會,也可能有一半、三分一吻合,過去香港也有很多夫妻成功移植的例子。

醫管局在2019年推出「腎臟配對捐贈先導計劃」,即使親屬的腎臟未能成功與受贈者配對,局方會定期讓電腦系統為與其他同樣情況的組合定期進行交叉配對。

醫管局2019年推出「腎臟配對捐贈先導計劃」,即使親屬的腎臟未能成功與受贈者配對,也可以參加計劃授權醫管局把他們的數據資料以參考編號方式存放於電腦名冊內,讓電腦系統為與其他同樣情況的組合定期進行交叉配對。配對池的參加組合愈多,成功配對的機會亦會相對大增,現時醫管局每3個月會進行一次配對,為受贈者提供多一個機會。醫管局的專家去年曾到英國布里斯托的全國血液及移植統籌中心交流並見證配對過程,當日配對池有超過300對組合,最後有82對初步配對成功。

對於很多人關心的健康問題,試從兩個方面去解答。首先,正常人有兩個腎臟,即使捐了一個腎給自己的親人,一個腎臟也足以維持生命及保持日常的新陳代謝,所以有些人先天只有一個腎,又或因為受傷或意外只餘下一個腎,他們仍能健康生活。原因是人類的身體有自我平衡的能力,少了一個腎,餘下的一個腎會自動將功能提升,協助清除身體內的尿毒,達至平衡。

另外,醫生進行移植手術前必定會對捐贈者做好全面的健康評估及測試基因的吻合程度,如果確認可以捐出器官,捐贈者的健康必定十分良好。有國際文獻顯示,器官捐贈者較普通人有輕微高血壓的或然率較高,但腎功能一般可以維持,而患上腎病的機會亦很低。本港的腎臟移植手術已有50年歷史,過去很多在年輕時捐腎的女士,在捐器官後結婚,生兒育女組織美滿家庭,也可以正常上班,擁有自己的事業。

微創手術復元迅速

器官捐贈手術包括前期測試如驗血、造影等總共需要大約兩個月時間,現時的手術是用微創方式進行,因此傷口很小而復元時間很快,做完手術後一至兩個星期傷口癒合後便可以進行一般文職工作,只要短時間在康復期不做「粗重」工作,一般沒有很大問題。

撰文 : 李錦滔教授_威爾斯親王醫院腎科主任

 

[信健康] 活體捐贈非難事,健康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威爾斯親王醫院腎科主任李錦滔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