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應對傳染病大流行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自去年在武漢爆發以來已蔓延至全球逾70個國家。世界衞生組織亦因應COVID-19疫情把全球風險級別調至最高的「非常高」級別。各國專家都擔心COVID-19這高度傳染病或將會成為大流行病(Pandemic),對全球人類的社會、經濟及健康有更嚴重的影響。
一般傳染病可因應其傳播範圍被分為「地方性疾病」(Endemic)、「流行病」(Epidemic)及「大流行病」(Pandemic)。地方性疾病是指在特定社區或地區民眾出現的常見而感染率相對較低的傳染病,如香港的肺結核病。而流行病是指在某社區或地區引起大量群眾感染的傳染病,如2003年的「沙士」。
大流行病是指在廣泛地區包括不同國家出現的流行病,引致大量群眾受感染及死亡,對世界經濟、社會及政治造成嚴重影響,如2009年的流感大流行。研究顯示,因受全球化影響,人類世界旅遊的趨勢令各國人民較易接觸融合,而全球城市化亦增加了人類對大自然環境的開發及接觸,這些都會增加大流行傳染病出現的機會。
大流行傳染病的形成與否主要基於傳染病的「觸發風險」(Spark Risk)及「傳播風險」(Spread Risk)。觸發風險是指傳染病的形成,現今常見的流行傳染病大多是人類透過接觸動物病毒引致的,如「沙士」的蝙蝠、中東呼吸綜合症的駱駝,及至現在新型冠狀病毒的野味等。而傳播風險是指傳染病如何於人類當中廣泛傳播,即傳播途徑如空氣、飛沫、接觸、飲食等。
要預防大流行傳染病,首要是社會大眾在大流行或流行傳染病出現前要有所準備。市民對傳染病風險要有所意識,如時刻注意個人衞生、盡量避免接觸動物禽鳥、不應捕食野生動物等,並時刻留意及更新傳染病資料作相關預防。醫療系統亦要有相關感染控制的策略、訓練及測試等,以便能隨時應對不同傳染病的出現。
圍堵控制疾病
若流行傳染病真的不幸出現,政府就要監察及阻止大流行的可能性。首要是偵察及控制致病的源頭,從而希望找出病源的特性,研發診斷及治療的方法。另外, 就是追蹤、檢疫監察緊密接觸者,並要隔離確診患者,從而堵截傳染鏈,減少社區傳播。感染控制策略先是圍堵(Contain)及控制(Control)。政府在傳染病流行時會統籌各項「圍堵」傳染病的策略,達到「早通報、早隔離、早化驗」目標,盡快將感染病人及其緊密接觸者與大眾分隔,阻截疾病擴散。
但大家要注意的是,「檢疫監察」(Quarantine)及「隔離」(Isolation)是有分別的。「檢疫監察」是將懷疑帶有傳染疾病的健康人士帶到檢疫隔離中心──隔離營作醫學監察。若受檢疫監察人士出現病徵,就會被送到醫院作檢查診斷。如證實受感染,便會送到醫院隔離,接受治療。而「隔離」是將確診感染的病人在醫院隔離病房分隔及治療,以防止疾病傳播予其他人士。
檢疫監察的目標是有機會接觸過病源而被感染人士,他們基本上是健康而未必有病徵的。隔離的目標是已確診受感染的病人。在檢疫監察中心的人一般是健康的,未必有傳染病,監察期間是不能隨便離開中心的,所以對附近社區不會造成健康威脅。在傳染病未有有效疫苗及治療之下,檢疫監察在醫學上是最有效保護大眾免受傳染病感染的方法。
另外,醫管局設立「指定診所」(Designated Clinic)亦是能有效團堵控制傳染病的方法。「指定診所」前稱「發燒指定診所」(Designated Fever Clinic),但因患有COVID-19的病人初期未必有發燒徵狀,所以改名。「指定診所」可集中為輕微症狀者提供治療及病毒測試,主要處理發燒、上呼吸道感染個案。「指定診所」是高風險診所,設計會嚴格根據感染控制規定,如診症室間隔、空氣轉換次數、診所病人流程等,亦會為醫護人員提供足夠及符合規格的防護裝備。在診所工作的醫護人員亦會作定期感染控制訓練,對傳染病的傳播及診斷能提高警覺,更能迅速處理懷疑患者,降低疾病在社區傳播的風險。若「指定診所」能有效運作,更可減低醫院急症室及普通科門診的人流及負擔,減少感染者與非感染者有混雜的機會。除此之外,防護裝備在流行病時的使用量實在緊迫,「指定診所」能使防護裝備資源的使用更集中及高效。
保持社交距離
其實,香港歷史上已有使用檢疫隔離中心或「指定診所」的例子,如2003年沙士、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2009年豬流感,以及2013年的甲型H7N9禽流感,這對當時的傳染病或疾病控制是有效的。
在傳染病大流行時,世界各國人民都面對受感染的風險,世界衞生組織會作出聲明。世界各國要更積極為抗疫部署,加強風險溝通,作有效資源調配。市民大眾除了要繼續堅守個人感染控制外,亦應保持社交距離,如盡量減少外出、聚會、群眾活動等,以降低受感染風險。感染控制上,便要從圍堵控制改變至以緩和(Mitigation)為目標。除了在追蹤和監察緊密接觸者及隔離治療受感染者外,更要着力在疫苗及抗病毒治療研發上與疾病傳播作時間競賽。
傳染病的應對實在需要社會各界各持份者的緊密合作,各項重要應對措施如檢疫觀察安排、「指定診所」設立等,實有賴政府、食物及衞生局、醫院管理局、公私營醫院診所及非牟利機構的協調,並與受影響社區的市民溝通,才能令大眾解除疑慮,同心抗疫,避免傳染病大流行。
撰文:何家銘醫生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
[信健康] 捍衛健康非難事,變種病毒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