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心算計

顧小培 | 2020-03-11

人類善待動物,有三個主要理由。三者可說都源於人的自私之心。第一個是來自對個別寵物的喜愛。這裏所謂「個別」,是指「個人飼養」,從而視之為親密好朋友。再而推廣開去:一般人對自己寵物的同類,往往也會愛惜保護。第二是針對某一些瀕臨絕滅的品種,怕牠們在地球上消失,以致全人類損失了原有活生生的收集標本,故此小心翼翼,做救亡的工作。第三是為了想要吃牠,於是千方百計促進牠的福利,令牠更好吃、更有營養,甚至力求生產得來可以更快、更多。

除此之外,現在全世界的人,都在風行保護動物的運動,成立動物保護會,也有立法提供保障。不過,保護歸保護,總不免從其中揀取好的拿來吃。無他,每一個人必須不斷進食才能維持生命。食物何來?來自其他生物。那是完全無從避免的。有人說,我不吃動物,只吃素。但素食的來源是植物,而植物也是生物。若揀擇地食用,只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有道是「虎毒不食兒」,絕大部分動物都如此,也有例外的,見於多種昆蟲。有些甚至是在交配之後,毫不猶豫地將配偶吃掉,為的是取得足夠營養用以傳宗接代。自然環境中,動物與動物之間更是弱肉強食,毫不客氣。我們人類在一旁觀察,研究出其中道理,稱之為「食物圈」、「食物鏈」。各種生物因應環境,大抵上能演化出一種秩序,令各生物族群在不至於過度繁殖之餘,也能避免被完全毀滅的厄運,使生態系中各生物可維持恒定數目,生生不息,從而達到平衡的狀態。

人類的行為雖然亦受制於天然環境,他卻不願意呆呆地等待周遭可能會發生的演進變化,而每每採取了積極主動的舉措。我們也參與所有生物之間的「物競」,但並不安於命運,也不耐煩任由「天擇」做出決定。畢竟人的最終目的,並非在於與萬物共存共榮,而是急不及待地想佔盡蒼生的便宜。在這方面,我們的手段是挖空心思、處心積慮的。伏羲教大家漁獵,再而進展,集中到多種家禽牲畜的養育;神農始創的耕種,帶來者主要是五穀的生產;芸芸昆蟲之中,嫘祖獨倡養蠶:那些都屬「人擇」。

於是,我們的祖先代代相傳,給我們擬定了一張「白名單」,內中列出大家可以利用的東西。不獨如此,千萬年來,我們精益求精,將其中各式各樣的生物,就我們對其獨特的要求,耍遍手段心機,令其盡善盡美,以供恣意剝削。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草本對症 尋醫不問藥》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